【题解·导读】
本篇虽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名义通过、发表,但实由陶行知起草。1936年陶行知在自编教育论文集《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时,曾将本篇完整收入,只是将题目改为《大众的国难教育方案》。该论文集1936年8月由上海大众文化社出版。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陶行知与沈钧儒、胡愈之等人一起,邀约上海各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于12月11日在胜利饭店集议,议决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起草并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同月27日,再次在西藏路宁波同乡会集议,决定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推举陶行知担任该会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委托他起草《国难教育方案》。次年1月6日,该方案获一致通过后,陶行知便全力投身于国难教育运动。是月23日,陶行知又发起成立了“国难教育社”,被推举为社长。该社以山海工学团和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为基本班底,会员很快发展为七百余人,遍布全国主要省区。此后,国难教育运动更得到了蓬勃开展。
一、国难教育之目标
甲、推进大众文化。
乙、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
丙、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与主权之完整。
二、国难教育之对象
甲、教育大众联合起来解除国难。
乙、教育知识分子将民族危机之知识向大众广播。
三、国难教育之教师
甲、前进的大众。
乙、前进的小孩。
丙、前进的学生。
丁、前进的教师。
戊、前进的技术人员。
四、国难教育之非常课程
有计划的非常生活便是我们有计划的非常课程。
甲、政治、经济、军事之演讲讨论。
乙、防卫作战技术之操练。
丙、医药救护之实习。
丁、交通工具运用之实习。
戊、国防科学之研究。
己、大众教育之研究推广。
五、国难教育之组织
甲、成立学生救国会及学生救国会联合会以实施学生之国难教育。
乙、成立教师救国会及教师救国会联合会以实施教授教师之国难教育。
丙、成立各界大众救国会及各界大众救国会联合会以实施大众之国难教育。(www.zuozong.com)
六、国难教育之文字工具
甲、拼音新文字,易认、易写、易学,应立即采取作为大众普及教育之基本工具。
乙、用汉字写作时也须将它写成大众易懂之大众文。
七、国难教育之方法
在行动上取得解决国难真知识,立刻把它传给大众,使它在解决国难上发生力量。
甲、推动报纸、杂志、戏剧、电影、说书人、无线电播音积极作针对民族解放之宣传。
乙、变通各校功课内容,使适合于解决国难之需要。
丙、运用县、市、乡现有组织及集会,宣传民族危机及解决国难的路线。
丁、推动家庭、店铺组织国难讨论会、读书会。
戊、开办或参加识字学校,使此种学校对解决国难发生效力。
己、长途旅行,唤起民众组织起来救国。
庚、必要时游行示威。
八、从事国难教育同志应有之几点认识
甲、中国已到生死关头,我们要认识只有民族解放的实际行动才是救国的教育。为读书而读书,为教书而教书,乃是亡国的教育。
乙、中国已到生死关头,只有武力抵抗才是生路。
丙、根据目前的阿比西尼亚(1)抵抗意大利及历史上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经验,中国不但可以抵抗,并且可以久战,获得最后胜利。
丁、中国的国难不是少数人可以挽救,我们必须教育大众共同抵抗,中国才能起死回生。
戊、我们应该知道孤立不足以图存,必须联合世界弱小民族及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够翻身。
己、我们应该知道东北问题、华北问题,都是整个中国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庚、我们应该知道集会、结社、言论之自由,为表示民意、认清路线、共同行动之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拚命争取才能发挥国难教育。
辛、我们应该知道,国难当头,大家都应该加倍努力以求国难之解决,故主张国难不止,决不放假,当然我们是坚决反对提前放假。
壬、我们应该知道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导学生,而且要与学生参加救国运动,同过救国生活,共受救国教育,故我们主张教师要与学生、大众共休戚,决不可袖手旁观。
(二十五年一月六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通过)
《生活教育》第2卷第22期(1936年1月16日)
【注释】
(1)阿比西尼亚 通译埃塞俄比亚。国名。当时曾奋起抵抗意大利的入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