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三十六年刻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郑忠愍公北山文集》首一卷末四卷,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11]是本傅增湘订补之《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亦有著录:“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刊本,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栏,余藏。”[12]笔者所经眼三十六年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本,是本经过修补为金镶玉本,八册,行款与三十四年本同,卷首钤长方形白文印“藏真精舍偶得”,此为清康乾间藏书家宋筠藏印。
第一册为王文龙序、张士纮序、叶之纲序、赵序、郑世成《北山遗集小引》、《先正题跋诗赞姓氏目录》、敕跋、《郑忠愍公传(国史载)》、《郑忠愍公传(志书载)》、朱天球序、曹隆甲序、李长泓序、胡彬如序、郑世成《北山遗集跋》、目录,目录前刻“胶西赵鹿友先生鉴定,裔孙郑世成、全男炜、灿、煌梓”。第二册卷首有郑刚中《初集自叙》、郑良嗣序、《宣抚资政郑公年谱》。第八册书后有志铭卷(何耕撰刚中墓志铭、良嗣撰求何秘监作墓志、潘桂、徐木润等跋文)、刚中诗文题跋卷(《感雪竹赋》题跋、《梅花三绝》题跋、《三砚记》题跋、题跋忠愍公送婿邢得昭诗后)、《郑忠愍公北山文集》跋(郑宗强《节义纪录跋》、潘霆孙《题祭吴忠烈公摩崖碑》、王柏跋、胡翰跋、曹志跋、曹一岳像赞、曹茂绪像赞、曹时震跋、黄珍跋、曹永祚跋、王策跋)、郑谧跋、陈学乾跋、《可友亭记》题跋(范浚跋、刚中自跋、郑良嗣跋、王进思跋、郑刚中撰《答潘义荣》《答石季平》、王进思跋、潘桂跋、刘洪任跋、王榖跋、钱颖跋、钱奎跋、吴最公跋、宇文淮跋、徐□跋、黄东跋、徐瑃跋、潘玮跋、郑琠跋)。每卷卷首皆刻“胶西赵鹿友先生鉴定,裔孙郑世成梓”,与康熙三十四年本对勘,是本卷二十七《祭邢商佐文》无脱文。
是本书前叶之纲序、赵序、郑世成《北山遗集小引》、朱天球序、曹隆甲序、李长泓序、胡彬如序、郑世成《北山遗集跋》等皆为康熙三十四年本所无,且都作于康熙三十六年,《可友亭记》题跋亦为康熙三十四年本所无。是本以文体分类编排卷次,除此本外诸本皆以《初集》《中集》《后集》次序编排,是本分卷如下(括号内为其他版本卷次):卷一奏疏(一)、卷二表启(二十四)、卷三策问(八)、卷四策问(十七)、卷五序记辨说(五)、卷六序记(十三)、卷七序记题跋(二十五)、卷八赋(十)、卷九题跋(十六)、卷十铭赞偈颂(二十六)、卷十一祭文(六)、卷十二祭文(十四)、卷十三墓表志文(二十七)、卷十四墓志行状(七)、卷十五墓志(十五)、卷十六书启(四)、卷十七小简(九)、卷十八小简(二十)、卷十九小简(二十八)、卷二十书简(二十九)、卷二十一家书(三十)、卷二十二古诗(二)、卷二十三古诗(十二)、卷二十四古诗(二十一)、卷二十五律诗(三)、卷二十六律诗(十八)、卷二十七律诗(二十二)、卷二十八绝句(十一)、卷二十九绝句(二十三)、卷三十绝句(十九)。
郑世成《北山遗集小引》云:
……得遇邑侯赵夫子亲谒于祠,访求遗集,世成急出是编以呈,侯览之喟然叹曰:“是当急公之海内者也。”遂进世成而叩之曰:“能付梓当为辑校。”世成再拜曰:“诚得藉侯之光以扬先烈,是世成之所早夜心祝也,敢不黾勉从事,以求副祝私……”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巧月望日裔孙世成百拜敬引。
曹隆甲序云:
……今所存者,仅《北山》一集而已,其裔孙什袭而藏之,特以未经梓缉为憾耳。幸际胶西赵夫子来宰吾邑,重道崇儒,善体朝廷修文嗜古之意,遍搜名山石室之藏,而正学渊源,业已刊行广布。及观风问俗,经公祠而礼谒之,因访遗文,遂以《北山集》呈焉,阅而深赏,令付诸梓。裔孙世成即承命,维谨昔之什袭而藏者,今且付梨枣以公世矣……康熙三十六年岁次丁丑菊秋之吉同里后学曹隆甲熏沐拜题。(www.zuozong.com)
李长泓序云:
……赵夫子者正气相通,性情与合,以及裔孙世成志克振拔,慨然仔肩,不惜倾囊付于梨枣,亦安所得,此唱彼和,且使可友亭记及时贤所载笔共传不朽也耶。予于告成七日得其本而读之……康熙岁次丁丑望浚之吉,后学李长泓拜题。
通过以上诸序可知郑世成康熙三十六年刊《北山集》之缘起亦为赵泰甡过郑刚中故里,与康熙三十四年间刊《北山集》之缘由当为一事,且绝口不言曹定远、郑弘能诸人,而郑世成亦参与了康熙三十四年辑刻《北山集》,张士纮序中言“其裔孙世成、弘能、弘升,皆承教唯唯,然犹虑篇帙繁多,艰于资费。藉曹子定远姻契,雅慕先贤,遂忻然任梓费之半,而是集遂成”,显然郑世成于康熙三十四年时困于费用不够,得曹定远援助才得以校刻。但是在三十六年本中,李长泓序称郑世成“不惜倾囊付于梨枣”,当指其独自承担刊刻费用。以是本卷首之张士纮序、王文龙序与吴氏本对校,发现此二序竟然经过了挖改。是本张序云(吴氏本张序见前文):
维时其裔孙世成即承教唯唯,然犹虑篇帙繁多,艰于资费,雅慕先贤者赞之,彼且毅然以为己任,不敢他委,而是集遂成……斯集非世成不能得任梓……康熙乙亥仲秋朔旦后学张士纮薰沐拜题。
郑世成再刊时将张士纮序文中关于曹定远、郑弘能、郑弘升之文字尽皆删去。吴氏本王文龙序中“公裔孙辈弆藏遗编,与姻友曹定远君共谋杀青,以传不朽”,三十六年本则删改为“公裔孙辈更能梓此遗编,以传不朽”。显然郑世成有意隐瞒曹定远出资以及郑弘能等人参与刊刻一事,或世成羞于康熙三十四年时因困于费用,而不能独自刻印先祖遗文,故又于两年后独自出资再行刊刻。以康熙三十四本正文与是本对勘,其行款版式皆同,且除卷二十七《祭邢商佐文》三十六年本无脱文外绝少有异文,当是郑世成以三十四年本为底本又加以编辑校勘重刻于康熙三十六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中所收郑刚中诗,即以康熙三十六本为底本,校以《金华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