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多认为三官之中的天官为福神,奉祀天官,祈求天官赐福。有关三官的来历,素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说三官起源于金、土、水三气。见于清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六引《蠡海集》,所以有一幅三官殿对联云:“天统元气、地统元形、水统元精,合三元而有象;上则福国、中则福民、下则福物,降万福以无疆。”三元正当三归官,故曰三官。
二说元始天尊吸取天地之气在腹中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对体,于是口吐三官。明人徐道《历代神仙通鉴》云:元始天尊在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阴,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阴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对体,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别从口中吐出婴儿,是为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本自三元真气,令赖为三官大帝。官者,司也,官天下而无私也。
三说三官是周厉王时期的谏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云,三位谏官是唐宏、葛雍、周斌。周厉王好狩猎,失政,三官屡谏弗听,只好弃职南游吴地。厉王崩,宣王即位,他们又回到周国,宣王封三官于东兖,抚治安慰,民受其赐,其国大治,宣王加封侯号。
还有一种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记载的故事:陈祷,又叫陈郎,为人聪俊美貌,与龙王的三女儿结为夫妻。三女儿生下三子,都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尊便封他们为神。老大是正月十五生的,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总主上宫诸天帝神王、上圣高真、三罗万象星君;老二是七月十五生的,封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帝君并二十四治山、九地上皇、四维八极神君;老三是十月十五生的,封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总主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每逢三元日,三官考籍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分野之簿,中至人品考限之期,下至鱼龙变化飞走万类养动生化之期,并俟三官集圣之日,录奏分别。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中元二品地官赦罪青灵帝君,下元三品水官解厄饧谷帝君。此说很是符合人们将神人格化的愿望。
三官信仰本源自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载,东汉时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吸取了原始宗教信仰,奉祀天、地、水三官为主宰天上人间祸福的大神,在其祷祝术中,尤其强调对三官的崇拜。其祷祝时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一式三份的文书,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里,一份沉于水下,这叫做“三官手书”,祈祷于三官。道教所谓“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到了宋代,将三官与三元联系起来。宋人郑樵《通志》载有《三元醮仪》一卷,《宋史·方技传》卷六载:“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善恶。”这是三官与三元联系在一起的最早见于正史的记载。三元分别为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又称三官为三元或三元大帝。(www.zuozong.com)
1982年5月,河南一位农民在嵩山峰顶石缝中发现一通唐代武则天时的金筒,内容是祈求三官为武则天免罪降福。这种藏于顶峰的做法就是从东汉早期道教祷祝术沿袭下来的。
三官以天官为尊,道教封为赐福紫薇帝君,掌管赐福,民间将天官奉为福神,天官赐福信仰普遍。据《宣和画谱》载,陆晃有《天曹赐福真君像》,这或许是后世“天官赐福”图的滥觞。旧时有多种多样“天官赐福”吉祥图或年画,如绘天官作一品大员模样,身穿大红官袍,五绺长须,慈目笑脸,手持展开的“天官赐福”诰命,又有蝙蝠从天上飞来,寓意上天降福人间得福(图4-1);或绘面容慈祥的天官怀抱如意,身旁围绕五个童子,手中各持吉祥物,寓意天官赐福,受福之人吉祥富贵、遂心如意(图4-2);或绘天官笑容满面手抱五个童子,童子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花灯,寓意福星高照、五福临门或绘五绺长髯的天官,手展“天官赐福”的诰封,前有招财童子,利市仙官分列左右,后有两仙童各擎一“福寿双全”的彩绣流苏。旧时民间喜贴“天官赐福”门画,商家则喜爱贴“天官赐福”于中堂,表达了人们祈盼天官赐福赐富,带来好运。反映在民间戏曲方面,世人多在喜庆节日演出《天官赐福》。元明杂剧有《天官赐福》一出,又名《大赐福》。民间戏班开场必演《天官赐福》。表示天官将赐福给来看戏的每个人,以求吉祥。
图4-1 “天官赐福”吉祥图1
图4-2 “天官赐福”吉祥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