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定西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实施“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
一是铝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铝产业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工业支柱产业,主要包括铝冶炼及其深加工和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充分发挥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临洮铝业公司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延长产业链,抓好产业配套,努力实现铝冶炼、铝加工100万吨的发展目标(冶炼60万吨、加工40万吨)。
二是精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漳县已初步探明岩盐储量3.5亿吨,品位高,是生产食用盐的上好原料,在开发工业用盐等方面明显优于湖盐和海盐。利用漳盐可以发展氯碱、纯碱、PVC、电石、电石渣水泥等下游开发项目。要加快武阳盐业公司30万吨盐硝联产项目建设进度,及早规划建设精盐化工产业园。
三是电能产业开发行动计划。定西水电资源集中在洮河干流,新规划的10座梯级电站已有5座建成,另5座正在抓紧建设中。在抓好在建水电开发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实施安定、漳县“两个60万千瓦”热电联产及核电等重大项目,积极论证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抓好电网配套建设。
陇西华腾石油不断挖潜(《甘肃日报》2010年5月13日)
四是装备制造业振兴行动计划。定西市装备制造业已有一定规模,华腾石油机械制造公司、洮河拖拉机制造公司为龙头企业,金荣活环公司、定西高强度螺钉公司、定西起重机厂、大鑫铜业公司等经济效益也比较好。鼓励扶持两户重点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业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是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行动计划。农畜成品精深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有很强的关联性,是统筹工农业和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柱。紧紧围绕马铃薯、中药材和畜草三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马铃薯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万吨以上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多用途变性淀粉和休闲膨化食品等高端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把着力点放在饮片生产和有效成分提取上,改变“大资源、小产业”现状;畜草产业大力培育引进投资主体,加快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抓好菊芋、亚麻、小杂粮的精深加工。
六是现代制药行动计划。扶正制药、金铃药业、众友制药、岷海制药、陇西一方药业等中药制药企业,基本拥有发展现代制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引导扶持企业加快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步伐,大力开发现代制药产品。
七是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定西物流园区、陇西物流中心、岷县物流中心和临洮物流中心(即“一园三中心”),扶持陇西宇臻物流加快后续建设,鼓励甘肃惠生药业公司加快建设陇西中药材现货期货交易园。
八是矿产开发行动计划。已探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50多种,其中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硅铁矿、硫铁矿、金矿、地热温泉等储量可观,具有较高开发价值。重点开发黄金、红柱石精矿粉、电石、水泥、石板材及温泉等产品产业。(www.zuozong.com)
九是工业集中区建设行动计划。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有效聚集生产要素,发展循环规模经济。市级工业集中区依托定西经济开发区,在安定区北二十里铺至巉口镇之间,扩大建设规模。引进企业入驻、土地分期征用、基础设施分期建设。
十是融资保障行动计划。依托农村合作信用社,组建定西市农村合作银行和各县区分行,积极筹措资金。
通过实施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使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2年,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37%。力争把定西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铝加工基地、中国薯都、中国药都、甘肃新型盐化工基地。
2013年1月10日,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常正国在定西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29:44,二产占比首次超一产,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执行招商引资项目274个,到位资金182.5亿元,增长111.2%。其中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等亿元以上项目88个,到位资金97.3亿元。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亿元,2008—2012年年均增长12.1%。实施工业项目347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7年的11.6%提高到18.2%,对财政贡献率由15%提高到21%。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3项,建成投产73项,完成投资94.95亿元。特别是113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华能华家岭风电一期、祁连山集团二期18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马铃薯生物质基材等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4%。全市铝产业、矿产建材、装备制造、现代制药、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利水电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其中铝产业总产能已达到68万吨(铝冶炼43万吨,铝加工25万吨),并就地形成循环产业链,吨成本降低600多元。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和投融资机制,财政筹资1.56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项目48项;新引进入驻企业5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6.2亿元,4个省级开发区和3个工业集中区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定西、陇西、临洮经济开发区集群增长效应开始形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陇西经济开发区和临洮中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列为第一批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和富民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预计年底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对财政贡献率23%。
陇西工业成为县城经济“助推器”(《甘肃日报》2012年1月29日)
致力扩充二产总量,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坚持二产抓扩充,深入推进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华能华家岭风电一期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6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增长35.6%。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56亿元,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累计达到8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不断理顺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投资10.4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功能,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新入驻企业89户,累计达到904户,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75%左右。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加工产品已向多用途变性淀粉、淀粉糖及壁纸胶、无矾方便粉丝等高端产品迈进。新增中医药加工企业34户,累计达到130户,带动中药材加工能力发展到10万吨。陇西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进展顺利,定西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列为全省十大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予以推广。规范和扶持建筑业发展,新增资质以上建筑及房地产企业39户,累计达到129户,与工业共促二产加快发展。全市二产增加值增长20.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9.7%。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