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奠基
12月16日上午,位于洮河之滨的卓尼县九甸峡燕子坪红旗招展,锣鼓震天,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及我省主要领导与当地数千名干部群众,在这里举行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奠基仪式。参加今天奠基仪式的领导有:省委书记宋照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浩,省政协主席杨振杰,水利部副部长陈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张春园,省委副书记韩忠信、马西林、陈学亨,省委常委王军、治桑灵智多杰、陈宝生、黄亦纯,副省长郭琨、贠小苏、丁泽生、罗笑虎。
陆浩和陈雷在奠基仪式上分别致辞。郭琨主持奠基仪式。
陆浩致辞时指出:“引洮工程”是全省人民特别是中部干旱地区人民期盼已久的工程,工程全面建成后将使中部地区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部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注入强大的活力,是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因此,全省上下特别是工程涉及的市州地、县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工程建设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各有关方面要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确保把“引洮工程”建成致富工程、精品工程,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陈雷在致辞中对我省水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同时指出,今天举行奠基仪式的引洮工程是甘肃人民盼望已久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甘肃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工程的实施,必将改善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全省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定西地委书记石晶、行署专员朱同心、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刘念宗、地委副书记秦素梅、行署常务副专员武文斌、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牛邦明等领导出席典礼仪式。朱同心作大会发言,他指出,引洮工程对定西人民来说是一个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和生态工程。今天,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奠基,定西人民梦寐以求的引洮梦就要变成现实了。多年来,定西地区为争取引洮工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建设大局,全力配合好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提供一切优质服务,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
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水一期工程奠基仪式(《甘肃日报》2002年12月17日)
2.期盼
以下是《定西日报》记者朱红霞发表的《风雨沧桑话引洮——写在引洮工程上马之际》:
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引洮工程于9月11日顺利通过了国家计委的审批。这个德政民心工程的横空出世,意味着“陇中苦瘠甲天下”的悲叹将成为历史,更意味着十年九旱的陇原变成桑田沃野、瓜果飘香的富庶锦绣之地。在这即将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一代代陇原人思水盼水、引水的辛酸历史。因此记住历史,就意味着更好地创造未来。
黄土地声声喊渴
陇中,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夷齐二贤《采薇歌》响彻的陇中,富藏着文化彩陶的陇中,秦长城、汉烽燧屹立的陇中……然而春秋代序,沧海桑田,厚厚的黄土淹没了陇中昔日的繁华和峥嵘,现实的陇中,山是秃子头,河是季节河,水源日益减少。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道:“辖境苦瘠甲天下。”从此,陇中遂以苦瘠而闻名于世。
在陇中,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是活生生的现实。资料显示,陇中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1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仅为国际公认的基本生存条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13%,属严重缺水区。区内十年九旱,两年一大旱,十年一特大旱。大旱年份,一担水竟然卖到2元以上。据统计,定西地区每年用于拉水及挑水劳动力工值的费用高达800多万元,每年因旱失灌面积30多万亩,北部干旱区100多万人和120万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水资源的极度匮乏,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严重威胁着陇中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陇中,干渴时刻咬噬着人们的心灵。“花儿”歌手唱道:“麦苗子干来谷叶叶蔫/旱塬上冒起了青烟/朵朵白云山尖上旋/干急着不见个雨点点/端上半碗干炒面/粘牙着没一口水涮/涧沟里苦水闭气着咽/苦涩麻咸聚舌尖/盼水的美梦代代传/心想着山旮旯里出清泉……”这忧伤苍凉的民歌唱出了黄土地人焦灼干渴、无奈的情愫。
你见过拉水的水车隆隆驶过黄土道,在车轮扬起的弥天黄空中,干渴的鸟儿黑压压逐水车而来的情景吗?你见过母亲这样给孩子洗脸吗?孩子们一字儿排开仰起脸,母亲噙一口水过来,噗噗地将水雾喷到孩子们的小脸上,然后快速地用衣袖擦拭孩子们潮湿的小脸……这就是在干旱的魔掌下陇中人实在而又令人心酸的生活!
陇中的一切都与水有关,都与陇中人盼水找水的愿望有关。地名如甜水堡、大水沟、大小坑等,人名如水生、水灵、泉子等,河名如苦水河、喊叫水等,祈愿的心,恨不得捧出清泉。陇中人就这样祖祖辈辈叫着水喊着水,喊出了心底郁积的干渴,更喊出了他们的盼水引水的强烈愿望。
……
抗旱魔与天争水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陇塬人开始了与天争水的艰难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省、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陇塬人苦干加巧干,挖水窖,筑塘坝,开发利用天上水,千方百计解决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修梯田、实施流域治理,发展旱作高效农业。定西地区至2000年底,建成各类人饮工程231016处,初步解决了99.5万人的饮水困难。特别是1995年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以来,在定西、通渭、渭源、临洮、陇西5县的90多个乡镇710多个行政村投资1.09亿元(其中国家及社会捐助4400万元,群众自筹6500万元),建成“121”雨水集流工程11.35万户,新打与维修水窖20.5万眼,硬化集流场850万平方米,解决了53.52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以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经济蓬勃发展。为把雨水集蓄利用从单纯解决人畜饮水向大田补灌延伸,1996年在全区7县的重点干旱乡镇建设了80处集雨灌溉示范工程。近几年,全区每年实施集雨节灌面积10万亩以上。至2002年底,全区可建成30—50立方米集雨窖29.43万眼,发展集雨补灌面积83.32万亩。同时,山区农户依托集雨节灌工程,发展规模养殖、高效日光温室和小型加工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陇塬人终于走出了一条与天争水,抗击旱魔,顽强生存与发展的正确道路。
谱就引洮圆梦曲
据资料显示,陇中陇东地区水资源全部由降水补给,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南多北少,九十年代至今为连续枯水期。枯水期内,河流断流,水窖无水可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地下水超采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据水文地质部门有关资源分析,定西内官———香泉盆地地下水若按目前速度开采,将会在8—10年彻底枯竭。由此可见,与天争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仅靠当地有限的水资源,通过节水和挖潜不仅无法根本改变水资源严重不足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更难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社会经济持续大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引洮工程的再上马是关系到陇塬人生死存亡的战略之举。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旨在彻底改变甘肃中、东部地区干旱贫困面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洮工程得到了江泽民、朱镕基、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关心和支持。1995年12月24日江总书记视察定西,谈到引洮工程时曾满怀信心地说:“比起三峡工程来,这是小菜一碟嘛!”并欣然挥毫,以“群策群力,定西大有希望”的题词勉励定西干群励精图治的同时,描绘了陇中辉煌的远景。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定西,言及引洮工程时曾坚定地说:“引洮工程我们一定会搞好的,困难再大,这一百个亿还是要花的。因为这是关系到甘肃的最重要的一个脱贫工程。”2001年根据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朱镕基总理对引洮工程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新要求。
代省长徐守盛文章(《甘肃日报》2006年11月21日)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引洮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92年我省把引洮工程列为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并向水利部和国家计委上报了引洮工程总体规划;1994年4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对九甸峡坝前右岸28号滑坡进行咨询调研;1995年12月,水利部江河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专家组对引洮工程进行现场考察和技术咨询;1996年10月,省设计院完成《甘肃省引洮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专题报告,并上报水利部;1998年12月,受水利部委托,黄委会在郑州主持召开了引洮工程可行性研究预审会;1999年9月黄委会兰州会议认为项目可研达到了要求的精度,工程总体布局合理;2001年5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关于立项建设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一期工程的请示》;2002年2月,省设计院完成了《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3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在兰州审查并原则通过该项目建议书;6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该建议书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调研,同意项目建议书规模及方案;9月,该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计委审批;12月16日,引洮工程正式上马建设。
引洮工程的勘测设计到立项上马历时10年,其间,中央和省上的水利专家们不辞辛劳多次深入引洮工程区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勘测设计,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精神,反复论证,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为引洮工程的上马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在引洮工程开工的铿锵鼓乐中,我们坚信,随着引洮工程的上马建设,必将使陇塬大地高峡出平湖,旱塬变沃野,一个桑麻翳野、山川秀美、经济大发展的新陇中将会呈现于世人面前。
世纪梦圆展宏图
市委书记石晶、市长杨子兴祝贺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www.zuozong.com)
值此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定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全市300万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引洮工程是定西人民乃至全省人民企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翻身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更是破解陇中干旱缺水百年困局的圆梦工程,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定西重点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定西地处陇中,自然条件极其严酷,历史上群众生活极为穷苦。之所以苦,关键就在于干旱,在于缺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定西广大干部群众就为引洮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水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定西人民以“人一能之、我百之,人十能之、我千之”的精神,坚持修梯田、打水窖、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千方百计积蓄和利用天上水,不仅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而且以此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竭尽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谱写了一曲人类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壮歌。1999年,定西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2003年顺利撤地建市。目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努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然而,水资源的极度缺乏始终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甘肃引洮工程正式上马(《甘肃日报》2006年11月23日)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注着定西的发展,全力支持定西人民改变干旱、贫困、落后的面貌。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专门就改善定西人民生活作过指示;改革开放以来,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定西视察,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领导也多次深入定西调研,给予引洮供水工程以有力支持;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更是把引洮工程作为我省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集中力量专题研究,不断调整工程战略定位,积极向国家汇报争取,多次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引洮工程取水许可申请等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位的充分肯定;多年来,社会各界也热情关注引洮工程,我省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几乎每年都向全国人代会、政协会及省上相关会议提交有关引洮工程的建议、提案,积极呼吁立项建设。可以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开工,凝聚了各级领导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几代人的心血,对此,定西人民将永远铭刻在心,永不忘怀。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规模恢宏,投资巨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定西市的受益人口占75%,用水量占79%,灌溉面积占85%,是最大的收益区,必将使定西小康社会建设和山川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第一,能有效地改善定西的生态气候条件,而且不断改善的生态气候条件将与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充足的能源供给条件一道构成定西发展的新优势,使全市发展环境及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二,能有效提高渭源、临洮、陇西、安定等县区适灌耕地的保灌程度,为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建立带动有力的沿河经济带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能有效地为城乡生活用水、工业发展用水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并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度开发、地方工业的健康发展及城镇体系建设为支撑、第三产业有序跟进的发展新格局。
引来洮水滋润陇中大地,战胜旱魔加快定西发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是定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定西市委、市政府将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动员和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配合省上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一是提供最好的协调服务。围绕“创一流精品工程、创一流施工现场、创一流人文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全心全意地为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搞好服务。二是提供最佳的施工环境。围绕“政府满意,业主满意,沿线群众满意,施工单位满意”的总体目标,教育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切实规范相关部门的收费行为,实行一个窗口服务,强化施工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地霸行为,确保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顺利施工。三是抓紧编制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益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配水方案,配合搞好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引洮供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四是组织协调各级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时反映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积极报道工程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努力用良好的舆论促进工程建设。
祝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愿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早日建成通水!
3.欢呼
以下是王瑞军、苟广斌、高继宗撰写的《为引洮工程欢呼》: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今天正式开工建设,一个以定西为代表的,陇中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共同做了近50年的梦即将成为现实。
在刚刚遭受了1995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的定西市,有关引洮供水工程的消息不胫而走,如甘霖似雨露播撒在人们焦渴的心田上,激起了巨大的回响。
安定区鲁家沟镇南川村的张汝贤老人,今年83岁,他年轻时参加过1958年的引洮工程建设。当他得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马上就要正式开工时,异常兴奋直至喜极而泣。他说,当年为了引洮,我们吃了不少苦,现在引洮又要上马了,定西人缺水的苦日子就要熬出头了。泪水沿着老人满是褶皱的笑脸汩汩而下,那是感慨的泪,是喜悦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在省城兰州,曾担任过省委书记、长期以来苦苦探索陇中抗旱治贫之道的老领导李子奇谈起引洮异常高兴,他说,“任何一届领导要解决甘肃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解决中部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上引洮是不行的。在我看来,甘肃水利有两大工程,引大入秦和引洮上旱源。引大早就搞成了,现在上引洮,中部地区就更有希望了,甘肃更有希望!”曾担任定西地委书记、引大入秦总指挥、省政协副主席的老领导韩正卿说,“我在定西当地委书记时,曾在引洮路线上跑了近二十回,现在引洮工程要上马了,我个人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引洮工程是陇中人民乃至全省人民的梦想,现在梦圆了,我创作了一首藏头诗,等开工时要写出来,献给这项惠及万民的工程。”
陇中干旱,全国闻名。陇中人的盼水梦是世纪梦,陇中人的引洮梦从1958年算起也做了近五十年。虽然大跃进时期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的引洮工程因物质条件的匮乏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失败了,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陇中人民从未放弃引洮梦想,因为大家知道只有引来洮河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才能彻底改变干旱面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有关人士说,本区域内极度缺水,通过兴建引洮工程从外区域引水是解决陇中严重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也可以说是唯一选择。
对定西的老百姓来说,引洮供水工程是一个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个圆梦工程。
“陇中苦瘠甲天下。”定西又是陇中最苦的地方。其所以苦,就是没有水。这里年降水量平均不到4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00毫米。新中国成立后,定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一直致力于大兴水利,改变干旱面貌。
然而,尽管业绩可触可摸,经验可圈可点,但定西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市各区县水源日渐枯竭,水危机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全市城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水考验”。定西市委书记石晶在接受省、市两级主要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引洮一期工程,定西市是最大受益区。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定西人民,引洮一期工程的立项建设更是说明了这一点。1973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问当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大跃进时搞引洮工程失败了,现在还能不能搞,水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改革开放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鹏、朱镕基、宋平、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定西视察时都就引洮工程做了重要指示,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领导也多次深入定西调研,给予引洮供水工程有力的支持,省上历届领导宋平、李子奇、陆浩、韩正卿等长期为引洮工程奔走呼号,省委书记陆浩为此还专门给中央领导写信,代表甘肃人民陈情争取。几代人的关爱,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纪工程的立项上马,定西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引洮一期工程上马,定西市受益区内的广大干部群众自发地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载歌载舞,庆祝引洮供水工程立项建设。所有参加过老引洮的干部群众都极为兴奋。曾在1958年引洮工地担任定西县工区党委副书记的老干部宋德寿说,引洮现在上马资金、技术都没问题,所以这一次才是真正的上马,才是真正的“银河落人间”。作为一个老引洮人,他说自己非常激动,从内心深处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陇西县云田镇的引洮老人李俊发说,年轻时引了两年洮河,最后连一瓶洮水没带回来,现在国家上引洮供水工程,竣工的那一年我正好80岁,我要好好活着,等到通水那一天,买些鞭炮好好地迎一下洮河水。安定区内官营镇内官营村的民间艺人李炳章18岁时踊跃报名上引洮,曾担任定西工区宣传队队长、引洮工程局剧团团长,他说,“当年我在洮河工地唱引洮,可惜那一次失败了。现在总算正式上马,我老汉要编些快板、小曲,继续说引洮、唱引洮、赞引洮,表达咱农民心中的欢乐。”
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必然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关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对于定西的影响,市长杨子兴说,引洮供水工程能有效地改善定西生态气候条件;能有效地为城乡生活用水、工业发展用水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并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深度开发、地方工业的健康发展及城镇体系的良性扩张,进而形成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建设主导、以城镇体系建设为支撑、第三产业有序跟进的发展格局。市水利局局长董映番说,对于定西市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用水有保障,不会再有缺水、断水的恐慌。而且,工业用水也会迎刃而解,我市招商引资环境最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从此将不成其为问题。
136.5米大坝基本建成(《甘肃日报》2008年4月29日)
对于一些乡镇、村庄的群众来说,洮河水流过家门的日子更加令人神往。
地处陇西县北部的云田镇是全市最为干旱的乡镇之一,境内唯一的大咸河流的是苦咸水,引洮一期工程在云田境内有一条供水支渠,这条渠勾起了全镇干部群众无尽的遐想。他们说,有了洮河水,云田绝对是一个好地方;他们说,有了洮河水,人们就能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只一个县城的市场就足以叫全镇人致富……
干旱程度比云田镇有过之无不及的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规模养鸡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大家时时陷入缺水之困。曾以参加“双富”工程闻名全省的女能人陈云花说,引来了洮河水,我们再不用到处买水搞养殖了,太平村的发展还会再进一步。
一段时间以来,定西市从上到下都积极展开工作,准备全力配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各项建设工作。各级领导纷纷表示,要继续全力搞好配合协调工作,服从、服务于工程建设大局,确保引洮工程顺利建设实施,让定西人民期盼的洮河水能够早日引到定西,让这项彻底改变定西贫困面貌的基础性工程服务当代、荫及子孙。
九甸峡水利枢纽大坝施工现场(《甘肃日报》2008年5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