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3年定西中药材产量增长6倍,产值翻了7倍!

2003年定西中药材产量增长6倍,产值翻了7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11.11万亩、产量14.7万吨、产值12.35亿元,分别较1995年增加6倍、9倍和7倍。为了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与湖南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山西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已完成了贞芪扶正胶囊的研制,贞芪扶正片剂争取2004年上市,软胶囊预计2006年可完成研制。目前已形成3个市场网络。

2003年定西中药材产量增长6倍,产值翻了7倍!

1.地道药材种植有了新进展

定西种植中药历史悠久,是全国“地道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很早就有“千年药乡”“党参故里”“黄芪第一出陇西”之说。1996年定西把中药材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扶持发展,经过各级领导、各涉农部门、广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八年的苦抓、苦帮、苦干,道地药材迅速发展。一是种植规模显著增加。200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11.11万亩、产量14.7万吨、产值12.35亿元,分别较1995年增加6倍、9倍和7倍。栽培品种由当归、党参、黄芪、大黄4个,发展到当归、党参、黄芪、柴胡、黄芩、红芪、大黄7个。二是规范化种植迈出新步伐。岷县、陇西、渭源等县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化物所、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省农科院、定西旱农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的规范化种植(GAP)研究。甘肃中医学院李应东教授在岷县实施的国家科技部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S0P)和质量标准研究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甘肃农业大学蔺海明教授和渭源合作进行的党参规范化种植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三九集团和陇西合作的黄芪规范化种植研究正在有序进行。三是一县一品的格局基本形成。近年各级政府按照发挥比较优势,规范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大力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使地道药材的种植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岷县为主的当归区,以渭源为主的党参区,以陇西为主的黄芪区,以定西为主的柴胡区,甘草通渭、红芪在漳县、秦艽在临洮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四是种子种苗工程有了新的发展。现代育种有了辐射育种和太空育种后代,常规育种对当归、党参、黄芪进行了优质分异型选育,工厂化育苗获得了成功,濒危资源保护方面对40多个地产中药材进行了野生变家种试验,有12个获得了成功的栽培技术。五是种植业结构初步得到优化。近几年在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支持下,种植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药材面积增加,作物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药材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4%,发展较快的岷县占到40%。为农民群体“钱从哪里来,人到那里去”找到了新的答案。六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为了适应全球回归自然热潮的新形势,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实现中药材无害化生产,制定发布当归、党参、黄(红)芪、丹参、甘草等6个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9个,发展中药材GAP基地7.25万亩,无公害中药材基地20万亩。

2.中药材加工有了新发展

经过近几年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中药材深加工、初加工、科研开发、品牌都有了新的发展;一是精深加工产品增多。中药材深加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名到知名的发展过程。以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为原料生产的贞芪扶正冲剂、当归丸、阿归养血颗粒、益母颗粒、保心宁胶囊、通络颗粒等产品,产量逐步增加,知名度不断上升,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二是初级加工比重增大。近年中药材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进传统的加工方法,使中药材初加工走上工艺规范、技术科学、手段现代的路子;积极发展优质饮片和新型饮片,努力扩大加工量,尽量避免原药材上市。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随着药材产量的增加,迅速增多,目前有各类药材初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药材总量4.72万吨,加工产品上千种,产值7.3亿元,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中药材精制饮片出口量约5000吨。中药材基本实现了分等、分级、选装出售,原条买卖已基本成为历史。三是科研开发有了良好开端。为了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与湖南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山西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已完成了贞芪扶正胶囊的研制,贞芪扶正片剂争取2004年上市,软胶囊预计2006年可完成研制。当归油系列产品即将上市,黄芪多糖含片、党参多糖含片研制已取得新的进展。四是品牌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以提高中药材质量,增强中药材市场竞争为目的,全力实施了品牌战略,完成了岷归、条宝党参、陇原牌黄(红)芪等40多个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岷归、党参、黄芪的原产地标识认证。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定西地道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贞芪牌”扶正胶囊和颗粒已收载国家标准,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公司与甘肃岷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岷州牌”浓缩当归丸,已收载国家标准。甘肃渭源兴华药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德林牌”归芪扶正胶囊获卫生部保健食品标准证书。

3.市场体系初步建立(www.zuozong.com)

为了促进中药材的销售,疏通中药材流通渠道,近几年采用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办法,全力购建中药材市场体系。目前已形成3个市场网络。一是以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岷县城郊四大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岷县梅川、渭源清源、漳县三岔等72个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为纽带,药材产区55处中药材收购市场为补充的产地市场网络。有63户中药材营销户自购微机上网,了解全世界的中药材使用情况、全国的中药材生产情况和各大中药材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进行道地药材的宣传、信息发布和网上交易。活跃的市场,培育了3万多由活跃在城乡市场的小商小贩、常年在外的经营能手、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型商人、大批外来客商组成的营销队伍,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奋斗,把定西及周边市县的药材集散到全国各地市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生产的药材实现了商品化、无积压,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地方经济。

4.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扩大销售为中心的各项服务发展迅速、功能增强、作用突出。一是以县农技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和村农科服务小组为主体构成的农技服务体系,从技术指导,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二是订单药材有了较大的突破。2003年,全市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等方式实现药材订单种植12.76万亩,占药材面积的11.5%;三是专业合作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为搭建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定西市成立了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职能的中药材行业协会,各县和中药材种植的重点乡镇也成立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已成立中药材协会24个,有会员4556人。四是信息服务正在延伸。在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基础上,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正在迅速延伸发展;定西农经网一方面不断地将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信息传到各县各乡镇,另一方面定西的中药材生产信息传向全国、全世界。正在启动的“863”项目(智能化农业信息专家系统),已在安定区进行示范,它能向农民及时地传授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网络技术宽带正在迅速向农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