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西:中国薯都的发展与成果

定西:中国薯都的发展与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9月3日,中共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许尔锋发表文章《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中国薯都”》。同时,市上成立了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定西为主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

定西:中国薯都的发展与成果

2010年9月3日,中共定西市委书记杨子兴、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许尔锋发表文章《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中国薯都”》。全文如次:

马铃薯是定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是定西一张最响亮的名片。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给自足、规模扩张、培育提升和打造“薯都”四个阶段。1995年以前,马铃薯作为高产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为全市广大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种植面积徘徊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在100万吨左右。从1996年开始,地委、行署提出并大力实施“洋芋工程”,使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逐步向商品生产转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90万亩,总产量达到309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从200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提出从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入手,着力在良种繁育、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马铃薯产业开发质量和层次明显提升,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500万吨以上,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产业优势日趋显现。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明确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路子,推动马铃薯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全市马铃薯种植呈现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薯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薯和优质菜用薯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200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17万亩,产业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益596元,占纯收入的25%。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28万亩,其中有4个县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安定区达到了100万亩。

——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千吨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3家,其中万吨以上的20家,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设计生产能力达35万吨,年实际生产量10万多吨,较“十五”末净增5万吨,翻了一番。马铃薯加工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有10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市上成立了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定西为主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事记》(《定西日报》2005年9月9日)

——市场流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6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在加强外销和精深加工的同时,把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作为调节市场需求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稳定马铃薯价格和保证企业加工原料均衡供给的有效措施,全市已建成各类贮藏窖(库)93万眼(座),贮藏能力达到306万吨。

——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着眼于持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扎实推进产学研对接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全市马铃薯脱毒苗、原原种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亿株和1.5亿粒,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市专用型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梯级扩繁以及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今年全市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1.6万亩、一级种基地18.7万亩、二级种基地75万亩。依托市旱农中心、临洮腾胜公司、安定圣大方舟公司分别组建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提升了马铃薯产业开发层次。

——商标品牌战略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临洮马铃薯”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和通渭粉丝、安定超兴精淀粉5个马铃薯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陇西“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今后,全市上下将抢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以“建大基地、兴大龙头、树大品牌”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以安定区为核心的集生产、加工、流通、研发为一体的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循环经济园暨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推动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向外销和加工并重进而以加工为主转变,由外销商品薯为主向销售种薯为主转变,全方位构筑马铃薯产业发展新优势,真正将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优质良种生产供应基地、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科研基地以及现代物流、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中心。“十二五”期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继续稳定在300万亩和500万吨以上,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益力争达到1100元。重点要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马铃薯优质种薯繁育体系。紧抓国家对马铃薯良种补贴的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加大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和主栽品种脱毒扩繁力度,进一步扶持壮大马铃薯科研育种和种薯企业。“十二五”期间计划选育、引进筛选马铃薯优质新品种(系)30个,马铃薯种薯企业发展到20家,年生产脱毒苗2.6亿株、原原种4亿粒;建设马铃薯脱毒原种扩繁基地3万亩,马铃薯脱毒一、二级原种和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达到100万亩。以安定、渭源为核心,力争把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优势良种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体系。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大力推广“统一机械深松、统一品种品质、统一刀具消毒、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的“六统一”标准化种植模式。抓住国家增加农机具补贴的有利机遇,积极推广应用以机械深松、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为主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其中高产创建基地100万亩,订单化生产面积达到250万亩。

——马铃薯规范化贮藏体系。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协调推进农户、大户及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薯企业、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及中小型市场贮藏窖(库)群建设和改造提升,力争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使定西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鲜薯贮藏基地。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和协会按照“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大户+农户”等多种模式,与广大农户签订贮藏合同,保证企业加工原料均衡充足供应。

——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的发展路子,加大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力度,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在全面提升马铃薯精淀粉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在马铃薯变性淀粉、全粉、高档休闲食品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力争“十二五”末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稳定在4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90%以上的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或一级品以上,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主的新产品研发基地。(www.zuozong.com)

——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充分发挥运销大户和经合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外销规模,稳定占领华南、中原市场,积极扩大华东、西南市场份额,大力推行终端直销。争取兰州铁路局乃至铁道部的支持,将马铃薯及其制品运销专列的发送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以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4个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新、扩建农村中型马铃薯市场80个、小型马铃薯市场500个,培育新增马铃薯市场购销流通组织5000个、力争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现代物流及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

《打造“中国薯都”》(《甘肃日报》)

2008年,定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首次提出了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薯都”的宏伟构想,实现由“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的跨越。规模优势已经形成,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加工产品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马铃薯外销和贮藏能力建设成效明显;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马铃薯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强;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马铃薯产品营销提供了重要支撑。

定西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定西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的马铃薯经销、加工企业21家,他们是:临洮腾胜蔬菜土特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甘肃兴达淀粉工业集团(省级)、甘肃陇西清吉洋芋开发(省级)、岷县金大地精淀粉(省级)、甘肃金大地食品(省级)、甘肃超兴淀粉制品、定西宏煊淀粉制品、甘肃通渭飞天粉丝、定西薯峰淀粉、临洮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陇西祥裕淀粉、通渭县金大地精淀粉、定西蓝天淀粉、定西爱兰马铃薯种业、甘肃海盛马铃薯科技、定西薯乡淀粉、定西喜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渭源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临洮盛源农产品加工、安定区凯凯植物快繁中心等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2月19日,定西市人民政府以定政发〔2012〕162号向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支持定西打造“中国薯都”的请示》,原文前半部分如下:

定西位于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复杂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多样性,为马铃薯诸多优质品种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境内充裕的耕地资源又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1996年以来,地委、行署充分利用这一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洋芋工程”,并于2007年提出倾力打造“中国薯都”战略目标,推动马铃薯产业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对定西的发展非常关注,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开发累计投入42175万元,其中马铃薯良种工程建设21877万元、加工体系建设8032万元、贮藏设施建设10043万元、市场体系建设及其他2223万元,使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多万吨,产业产值由13亿元提高到78.5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由339元提高到720元,并使定西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优势产区之一。目前,定西在打造“中国薯都”方面已形成了五大优势。

一是种薯扩繁优势。2012年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生产总量将突破5亿粒,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居全国第一,生产方式已步入企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并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4.45万亩,一、二级种薯基地153.7万亩,脱毒种薯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二是种植规模优势。近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且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并形成了北部半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河谷川水区3个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2012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25.46万亩,产业、总产值达78.5亿元。

三是精深加工优势。全市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占全省的66.6%、全国的近1/10,产品由精淀粉发展到高档休闲食品、新型工业产品及车用燃气等产品,初步形成“吃干榨尽”式循环链条。特别是速冻薯条系列产品生产规模目前属全省最大且占到全国的1/3,马铃薯淀粉无矾方便面粉丝产品填补了我国无矾粉丝生产空白,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方便面生产之地。圣大方舟公司研发生产的部分产品替代同类进口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四是市场营销优势。定西马铃薯综合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国家级市场,实行省部共建,安定区被中国证监会初步确定为陇薯期货交割基准地。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全市还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50多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92个。2004年以来,定西马铃薯鲜薯及精淀粉等产品又以专列形式挺进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各大终端市场,鲜薯市场份额在50%—80%。市场需求的时空变化又使各类贮藏保鲜设施应运而生,总贮藏能力发展到310多万吨。

五是地域品牌优势。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9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40个,“定西马铃薯”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渭源种薯”等5个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得国际金奖;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并均被农业部授予“马铃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特别是省部联办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又促使定西马铃薯从良种、鲜薯到加工制品走向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