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各种名胜古迹数量居全国之首。市内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还有古代帝王用来祭天的场所——天坛(现已建为天坛公园),壮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宏大的皇家陵寝——十三陵等。1982年,北京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自古以来,极富皇家气度,可谓博大精奥、高远深邃;但同时北京又是现代的,是一座焕发青春和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天,北京正以一个雄伟、瑰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展现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
北京奥运支线与机场线是奥运工程的核心项目,于2008年奥运会前夕建成通车。这两条线路以“空间艺术化”为主题,打破了常规地铁的设计模式,将平面元素与空间环境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本着“一站一景”的设计思路,将各站的地理特色与空间设计相结合,大面积使用艺术元素和符号,强调空间的整体表现力,材料新颖,制作工艺富有创新精神。北土城站“青花瓷”出入口(见图2.11)和奥运森林公园站“白色森林”出入口(见图2.12)等设计瞬间即可给人以深刻印象,主题明确、特色鲜明、认知度高,同时加强了地下空间的秩序感,便于使用者识别定位。
图2.11 北京地铁北土城站“青花瓷”出入口
图2.12 北京地铁奥运森林公园站“白色森林”出入口
北土城站台以青花瓷为主要设计元素,因为在世界上,青花瓷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立柱材质是搪瓷钢,因此看起来很具有瓷器的质感,彰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在北土城站地下一层,28根高大的圆柱分列两旁,印着传统的青花瓷花纹图案,蓝花白底儿,满花、半花交叉错落,竖立有致,人在其间,犹如置身于中国古典艺术展览馆。奥运森林公园站的设计理念取自“树木”。设计师在栏杆、柱子、天篷、地面和轨道安全玻璃隔断等处都从树木形象中提取了形式符号,并进行了适当的变形加以运用。这是北京地铁空间艺术性设计的一次突破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铁空间设计质量的进步,促进了地铁设计的多元化。
北京地铁立水桥南站,该车站的建筑设计立意来源于中国传统十二生肖文化中的“龙”,其规划方案与设计理念简洁抽象,运用力学原理来体现中国“龙”的造型美感、中国“龙”的精神文化——团结凝聚和奋发开拓。立水桥南站结合地域因素,使其建筑完全裸露在室外空间中。站台顶部采用弧度的钢架结构,形式上运用均匀分布的龙爪形态进行装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立水桥南站的建筑具有一种韵律感。不见龙首,不见龙尾,设计者用一段龙身作为车站。白色圆柱钢筋交错,搭成“龙骨”;中间安装的玻璃窗拼装成了“龙鳞”;车站4个出口均采用外挂式楼梯,形成了活生生的“龙爪”(见图2.13)。
图2.13 北京地铁立水桥南站
(2)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文化
北京作为中国首位拥有地铁的城市,任重道远。时至今日,北京地铁公共艺术虽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却也是硕果累累。观其数量,百余站点遍布艺术作品;谈其形式,壁画、浮雕、雕塑、彩绘、剪纸等不断涌现;论其发展,正在经历从艺术装点空间向艺术营造空间的质的蜕变。(www.zuozong.com)
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五路居站的《春和怡荡》,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月亮窗的形式分割画面,以响亮张扬的红配金的色调,采用国花牡丹为图案,配以润白的玉石雕刻,充分表现了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与梅兰芳大剧院毗邻的北京地铁车公庄站的壁画《彩韵国粹》(如图2.14),生动展现了京戏服饰,绚丽的色彩与细密的线描构成精美璀璨的纹饰图案,向世人展示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北海北站的《北海春荫》,充分体现了北海公园的皇家园林文化,主要构成元素为北海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点,通过皇家园林建筑和景观展现了北海公园的独特魅力。
图2.14 北京地铁车公庄站壁画《彩韵国粹》
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的附近有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相应地,南锣鼓巷站内通过灰砖、檀条、砖雕等元素,散发出浓郁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其站内的公共艺术作品“北京-记忆”的灵感来源于琥珀,由4 000多个6厘米见方的琉璃块组成,它将一枚徽章、一张粮票、一个顶针、一条珠串、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个代表时代缩影的老北京物件,通过琉璃铸造这一传统工艺封存在作品中,唤醒人们对北京老文化的记忆。此外,它还设置了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公众可以阅读该物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还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据媒体报道,在地铁公共艺术作品中运用多领域、跨学科的创作方法与观众产生互动,并以公共艺术计划的形式来推进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见图2.15)。
图2.15 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出入口及站内公共艺术设计
(3)北京地铁色彩艺术文化
北京地铁的色彩艺术尤以5号线的雍和宫站色调最为引人注目。站台立柱全部采用正红色,台阶和护栏采用汉白玉雕花制成,图案包括龙、牡丹等传统纹样,红白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东方神韵。雍和宫站地铁出入口处的壁画金碧辉煌,表现出厚重的文化感,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对中国味道的强化是设计中的重点(见图2.16)。
图2.16 北京地铁雍和宫站站台及壁画设计
北京机场线东直门站则是选取老北京沙燕风筝为主要平面元素,将其形态有机组合,印刷在玻璃、墙面和金属上,配合北京城墙红和胡同灰,烘托出北京传统与现代设计并存的风貌。
由此可见,北京地铁线并没有完全复制传统艺术,地上建筑如果属于近现代风格,地下就要考虑做一些比较现代、充满国际艺术语言的作品。整条地铁的地铁站最后会成为既体现古都风貌,又有北京性格的设计。针对设计主题选择有助于表现北京文化的装饰、陈设、材料,并通过装饰艺术处理,使北京地铁表现出对北京文化的延续,在地铁站内,人们可以感受到北京城的历史感,同时,也帮助人们形成清晰的感知和记忆北京的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