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经说过,“距离感官最近的感觉、反映最迅速,这就是视觉,所有感觉的首领。”城市文化的可视性特征更多地应该归功于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当代城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抛弃了现代主义的极端理性主义和技术至上,不断趋于感性化,它强调传统的回归,强调艺术性、人性化、大众化和装饰性。各个城市的设计师尝试将确立的城市文化精神体现到城市的一些具像的载体中,如城市的道路、楼宇、广场、地铁、广告、路名、店牌等设施中,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城市文化信息,显露着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例如,葡萄牙里斯本每个地铁站都有自己鲜明的主题,设计师将文学、宗教、自然等融入到空间艺术中。Laranieiras站与站名结合,采用橘子树的装饰主题,Cais do Sodre站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为主题,Altodomoinhos站为了向葡萄牙四大文学家致敬,采用了他们的头像作为装饰主题。如图1.4,Olaias(奥莱尔斯)站——“色彩大爆炸”,入眼的便是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的天花,与三角帆图案构成的扶栏以及墙面地面的花纹形成的波光,共同演绎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意象。徘徊其间,仿佛置身神秘的大海,穿越时空,回到传奇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回到葡萄牙先民梦想启程的地方。这种可视的主题式站内空间艺术不但有激发乘客情感的作用,同时轻易地拉近了乘客与城市文化的距离,让每个搭乘地铁的乘客对城市文化有个最为简单直观的了解。
图1.4 葡萄牙里斯本地铁站——Olaias站
又如,斯德哥尔摩地铁站设计,各种颜色、各种图案、各种风格的装饰,构成了这条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长廊,不但装载着充满审美情趣的北欧人民,也装载着无尽的创造力,这里的地下艺术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从1950年代开始,一共有超过150位艺术家参与庞大的地铁艺术创作,造就了今天斯德哥尔摩这深藏于地下,却熠熠夺目的艺术长廊。如图1.5,Solna centrum地铁站,选择了烈焰般炽热的绯红与静寂而坚忍的墨绿。这是设计师AndersÅberg与Karl-Olov Björk在瑞典社会工业化的鼎盛时期——1975年的作品。整整一千米长的墨绿色冷杉生长在绯红色的炽烈天空下,反映了工业化时期乡村人口减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设计师使用森林和野生驼鹿的墙绘图案,表达了对户外生活方式——例如在清澈的溪流中钓鱼的生活的向往。而Kungsträdgården地铁站,这大概是所有地铁站里装饰最为繁复华丽,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铁站了。整座地铁站错综着古典雕塑、巴洛克墙基、罗马柱式、黑白棋盘的大理石地面以及色彩斑斓的彩瓷拼贴,充满着戏剧性与意外感。这里还有曾经的Makalös宫殿的遗迹和Torsgatan街道的煤气灯等充满历史风情的物件。来到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就可以探索和发现斯德哥尔摩城市的艺术和文化。(www.zuozong.com)
图1.5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
总之,通过以上对城市文化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城市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体。并在城市文化的特征中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技术、环境、资源、历史等诸多因素的演变。这些因素的作用与结合又形成了城市文化独有的各种特征,并在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观念形态及价值规范领域形成相对一致的文化体系。目前,我国还处于一种非成熟的转型期城市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逐渐地,在不同省份地区的不同城市开始呈现出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例如,西安的城市文化定位是文化古都,因而一直致力于大力恢复城门城墙,重新恢复芙蓉园,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大连把自己定位于“最佳生活地”;青岛以“和谐、卓越”为理念,全力打造“帆船之都”“名牌之都”……在打造城市文化的定位中,不同的城市根据自身不同的背景与文化寻找着自己的个性,尝试向外界展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所以,每一个城市应该顺应时代,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发展、革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发扬自身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承载历史,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积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