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是听着《岳飞传》长大的70后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形象,他勇猛善战,粗犷豪爽,嫉恶如仇,敢于反抗,和《三国》中的张飞,《水浒》中的李逵、鲁智深,《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可以并称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五大莽汉。
在《岳飞传》中,牛皋最后生擒活捉了岳家军最大的敌人金兀术,并且将其骑在胯下好好地羞辱了一番,结果,金兀术被活活气死,牛皋则在大笑声里溘然长逝。评书中的牛皋之死固然充满传奇,颇有喜剧色彩,可惜那只是艺术家的文学创造,真正的牛皋之死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抚膺垂泪的历史悲剧。
在评书《岳飞传》里,岳元帅是牛皋的结义大哥,但是,历史上的牛皋却比岳飞年长得多,他生于1087年,足足比岳飞大十六岁,可以算个长辈了。
牛皋和岳飞一样生于现在的河南省,岳飞的故乡在豫北的汤阴,牛皋的老家在豫中的鲁山,这两个地方都离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不远,所以,他们对1127年发生在东京的靖康之耻都有着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
早在南宋初年,牛皋就在家乡一带率领百姓们举起了抗金的义旗,后来,为了更好地打击金国侵略者,他便带着他的兵马慕名来投奔岳家军。岳飞和牛皋一见如故,牛皋很快成了岳飞属下的重要将领。
1134年,金人扶植的伪齐政权勾结金兵入侵汉北地区,占领了襄阳、随州等六座城池。牛皋奉命收复随州,他让手下军兵只带三天的口粮,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战斗中,牛皋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在他的指挥和激励下,他率领的军队不到三天便成功拿下了随州,生擒守将,俘敌五千。之后,岳家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顺利收复汉江重镇襄阳。
后来,金兵和伪齐狼狈为奸攻打淮西,岳飞派牛皋渡江到庐州迎敌。两军对垒之际,牛皋像三国名将张飞一样,打马阵前,手指敌兵敌将大叫一声:“牛皋在此,尔辈胡为?”敌军中大概有曾被牛皋吓破了胆的兵士,看到牛皋的身影,听到牛皋的声音,吓得掉头就跑,结果金人乱了阵脚,不战而溃。宋军狂追三十余里,杀得敌人兵败如山,血流成河,兵将阵亡大半,几乎全军覆没。
绍兴十年,即1140年,牛皋随岳飞进军中原,一路之上,岳家军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先后拿下许昌、汴京等军事重镇,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牛皋在多次战斗中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凭借军功成为岳家军副统帅。
正当岳家军在岳飞的率领下即将继续北上,直捣黄龙府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宋高宗和奸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一道圣旨把岳飞召回了首都临安。不久,岳飞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一代名将冤沉海底,全国百姓为之垂泪。(www.zuozong.com)
岳飞被害后,秦桧派亲信田师中去掌管岳家军。岳家军广大将士正沉浸在岳飞被害的巨大悲愤之中,见朝廷又派田师中这个无能之辈来统领他们,愤怒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一场兵变一触即发。宋高宗眼看局面就要陷入不可收拾的状态,只得亲自出面,靠着皇帝的一张老脸才把岳家军将士的激愤情绪平息下去。
田师中根本不懂得怎样治军,而且对部下非常恶劣,“刻剥其下,而奴隶使之”,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英勇善战,使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逐渐被他败坏了。欺下者必然媚上,田师中就是这样一个家伙,他凭借对秦桧等人阿谀奉承,给秦桧之辈送礼进贡,竟然能够“久其权”,把屁股牢牢地钉在了岳家军统帅的座位上,当然这时的岳家军已经不叫“岳家军”了。
对于牛皋等威望颇高的岳飞的老部下,田师中极尽拉拢收买之能事,但身为武将的牛皋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不管田师中怎样利诱他,他始终坚守着“精忠报国”的信念,不肯和卖国贼们同流合污。
因为牛皋一直对秦桧田师中之流敬而远之,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所以这两个无耻小人都恨透了他,却又找不到对他治罪的理由,最终,气急败坏的他们决定对牛皋暗下黑手。
绍兴十七年(1147年),秦桧密令田师中在仁和县(今属浙江杭州)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害死了牛皋。
牛皋当时是回家后才感觉到身体有中毒症状的,他“知其必毙,乃呼亲吏及家人”嘱托后事。临死前,牛皋悲愤地说他这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恨南北通和,不能以马革裹尸!”。
牛皋死后葬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北绿树环绕的剑门关边,与岳飞墓相隔不远,这大概是他生前的一个夙愿吧!
南宋百姓听说牛皋被秦桧毒死,“莫不叹恨”,为之垂泪。牛皋故乡的民众听到这个噩耗,在鲁山城东建造了一座牛皋祠堂,以表示对这位抗金英雄的崇敬和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