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安慰求仕不成的诗人张祜时写下了《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一诗: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其中的尾联可谓是千古名句,意思是说张祜不必为仕途受阻而难过,他笔下的千首诗歌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万户侯那样的高官显爵。张祜虽然不是杜牧那样的大诗人,却也无愧于杜牧的赞美之词,他的一首《何满子》足以流芳百世,但最适合为“千首诗轻万户侯”这句名诗做注脚的却是比张祜早一百年的大诗人王维和他弟弟王缙的人生经历。
王维与比他小一岁的弟弟王缙都是众人羡慕的早慧少年,年纪轻轻就把诗文歌赋写得行云流水,美不胜收。在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声名鹊起后,兄弟二人决定去五百里外的京城长安一试身手,看能否蟾宫折桂,状元及第。开元初期,王维、王缙先后得中进士,步入仕途,哥哥被任命为太乐丞,隶属于太常寺下太乐署,负责朝廷上礼乐方面的事务;弟弟担任了侍御史,主要负责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也外出办案、镇压反叛。
弟弟王缙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他在侍御史这个职位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后来又外放成为大权在握的太原少尹。太原在当时地位非常重要,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太原少尹则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副市长。
相比之下,哥哥王维的宦海经历则要曲折复杂得多。王维在任职太乐丞时,大唐宫廷中发生了一宗怪事——伶人舞黄狮子案,王维不幸深受其累,惨遭贬谪。
按照大唐律令,皇宫内廷的保留节目舞黄狮子只有皇帝和皇帝请来的客人才可以欣赏,否则观看者和相关人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身为太乐丞的王维指导伶人们彩排演练黄狮子舞时,太乐署某些官员私自将亲戚朋友带入排练场地观看,结果惹出了大乱子,不但他们受到了严重的惩罚,还连累得王维被贬出京城,到千里之外的济州去做司户参军——一个管粮库的九品芝麻官。
后来,在贵人的帮助下,王维回到了长安,但一直没有个像样的职位。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拜相执政,这位大诗人非常欣赏王维的文采,就提拔他做了右拾遗,王维的京官生涯这才走上正轨。
两年后,王维升任监察御史,并且奉命远赴塞外公办。第二年秋天,当王维回到长安时,他仰慕的张九龄丞相已经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到荆州做地方官了,开元之治的清明之风正在慢慢淡出当时的政治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天宝年间的奢华腐败气象。面对玄宗皇帝的昏庸和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专权误国,王维报国无门,心灰意冷,最终做出了半官半隐的人生抉择,以清新田园中的自娱自乐来摆脱污浊官场,得到暂时解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日子虽然有着难言的苦闷,却也不乏清静的乐趣。但是,当安禄山悍然发动叛乱的时候,王维半官半隐的生活刹那间成了难圆的奢梦。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即756年,叛军攻进唐都长安,唐玄宗带着大批亲信在禁军的护卫下仓皇出逃。正在长安城南的辋川别墅休养的王维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不幸落入叛军手中,沦为反贼安禄山的阶下囚。
尽管安禄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老粗,但他也懂得用文化装点门面的道理,因此,当他听说大诗人王维就在被俘的大唐臣子中时,欣喜若狂,立即派人将王维带到他的面前,希望能享受一下大诗人当面歌功颂德的特别滋味。王维没有勇气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他早已下定决心装聋作哑(此时他已年近花甲),不发一言,但安禄山还是不肯放他离去,而是强迫他担任了原来的官职。(www.zuozong.com)
一日,安禄山在凝碧池畔大摆筵宴,论功行赏,并且召来被俘的大唐宫廷内的乐工歌伎奏乐演唱,还特意安排王维等被俘臣子现场观看。乐师雷海青忠肝义胆,摔琴斥贼,被安禄山残忍杀害,他的一腔滚烫鲜血染红了长安城暮霭沉沉的天幕。王维回到住所后,心潮翻滚,悲愤难平,夜深无人之际,挥笔写下了《凝碧池》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王维在安禄山控制的地盘里忍辱受罪的那些日子,他的同胞弟弟王缙正在太原城和安禄山的叛军展开激战。
王缙在太原少尹任上整肃纪律,从严治军,一时军纪凛然,官兵面目为之一新,无意中为迎击安史之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安禄山叛军向太原发起进攻时,王缙协助朝廷派来的名将李光弼坚守城池。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李光弼和王缙成功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歼敌八万多人,取得了“太原之战”的完全胜利。长安、洛阳相继收复后,王缙因功回到朝廷任职,升任刑部侍郎。
令王缙意想不到的是,他刚到京城履任新职,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的哥哥王维出事了。这时候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他从外地返回刚刚收复的京城长安后,下旨追查曾在安禄山手下任职的大唐官员,规定凡朝官受安禄山伪官者,据情节不同,分六等治罪,王维被定为三等罪。
王维是不幸的,却又是万幸的,因为此番蒙难和身陷叛军一样是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
唐肃宗读过王维的《凝碧池》一诗,知道他当时虽身在敌营,但始终不忘大唐朝廷,所以对他就多了几分恻隐之心,想给他从轻发落。这时,王缙又站出来请求以自己的官位为兄长王维赎罪。唐肃宗对王缙的兄弟之情甚为感动,因此对王维一案特别处理,赦免了他的附逆罪行,贬为太子中允。
王维早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就已经是半官半隐状态了,接连受了两次巨大打击之后,对官场已经毫不留恋,只是将其作为衣食来源而已。此后的岁月里,王维与志同道合的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写出了一首首传诵至今的好诗。尽管我们现在一说唐诗,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和杜甫两个超级巨星,然后才是王维、白居易等大诗人,要知道在历史上王维的名气和地位绝对不在李、杜之下。
王缙虽然因为替哥哥王维赎罪而被官降一级,但他不久就凭借自己的能力、军功和威望恢复了之前的地位,并且越升越高,直到在唐代宗(唐肃宗的儿子)初年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弘文崇贤馆大学士,还先后担任过两届宰相。王缙对哥哥王维固然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但当他官拜宰相时,肯定也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因为他终于可以不再被人称为“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了。
然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谁还会记得曾经两度拜相的王缙呢?偶尔有人提起他,他依然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而仕途多舛的王维却与他优美的诗歌一起扎根在世世代代的人们心中,这正是:
王维诗名播海内,
王缙拜相足风流。
千年过后分高下,
千首诗轻万户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