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武口区治安管理与防范—《大武口区志1994~2013》

大武口区治安管理与防范—《大武口区志1994~2013》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安全大检查,强化对烟花爆竹和涉枪涉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对辖区金融和邮电单位的营业网点进行多次治安防范检查,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段、场所进行专项清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开展了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和收缴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共收缴各类管制刀具78把,治安拘留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违法嫌疑人16名。

大武口区治安管理与防范—《大武口区志1994~2013》

一、大武口区公安分局

1993年,大武口公安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开展“三位一体”的防范机制建设,加强了内部保卫组织和经济民警队伍,在内部单位推行了门窗“铁皮化、暗锁化、钢帘化”的三化防范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打击“六害”违法犯罪活动,派出70人的巡逻队实行昼夜巡逻执勤,治安队、各派出所开展出击行动24次,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流氓滋扰、聚众械斗、抢劫偷盗等案件的发生。

1994年,分局筹备组建了保安联防队,由民警带领执勤巡逻,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观。加强内部保卫组织建设,开展对经济民警队伍的教育整顿。清理废旧金属收购行业,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顿力度。

1995年,分局加强和完善保安联防巡逻力量,扩大巡逻民警执勤范围,调整巡逻时间,加大节假日、农贸市场、商贸中心和繁华地段的巡逻力度,减少社会面上治安管理的空白,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居民小区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制”,各派出所与办事处、无保安单位、施工单位签订了“治安承包协议书”。内保科在企事业内部单位开展了“创安达标”活动,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经营、谁负责”治安责任制,确保辖区安全。

1996年,分局立足实际,对陈旧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强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切实把管理和服务统一到严格执法中来,建立职责明确、经常监督和快速查处违法活动紧密结合的动态管理新机制。先后开展了对流动人口的清理整顿,加强对非机动车辆、出租车、特种行业和公共复杂场所、有奖电子游戏厅、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清理收缴等一系列社会治安专项治理行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1997年,分局组建了治安巡警大队,按照“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原则,成立110机动队和专业接处警队伍,融快速接警、快速查处和治安巡逻为一体,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1998年,分局完善110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预防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深入开展了对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清理收缴工作,全面清缴散失在社会上的“黑枪黑弹”,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

1999年,分局加大了对企业内部治安管理防范,规范企业档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周边出租屋、流动人口和娱乐场所进行清理,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优良环境。加强对黄赌毒等违法活动的专项打击,开展了“秋季禁赌、禁毒专项斗争”,遏制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蔓延。深入开展了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工作,累计建成安全文明小区153个。

2000年,分局深化派出所改革,完善防范机制建设,使管理、防范和服务融为一体。开展安全大检查,强化对烟花爆竹和涉枪涉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对辖区金融和邮电单位的营业网点进行多次治安防范检查,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段、场所进行专项清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2001年,分局组织开展对治安问题突出的大武口洗煤厂泥坑、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地区、110国道大武口沿线等重点地区和场所专项治理。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文教、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对电子游戏厅的重点整治,吊销、注销有违法行为的4家电子游戏厅营业证,查扣电子游戏机100余台,并全部销毁。

2002年6月,分局治安科联合各派出所对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大武口洗煤厂煤泥坑、西北煤机厂、大武口电厂等大中型企业及周边易于藏污纳垢的出租房、建筑工地、废旧物品收购站点等外来人口聚集的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抽调治安科、朝阳所、人民所民警60人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对辖区51家网吧进行逐一清理,清查违规经营网吧11家,对4家无证经营黑网吧进行查封,查扣主机48台。

2003年,分局全警动员,按照区委、政府安排,成立了“非典疫情应急分队,强化工作措施,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治非典、维护稳定工作。

2004年,分局开展冬季治安防范宣传活动,印制10万份宣传材料,局领导深入到厂矿、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处发放宣传材料,共悬挂横幅85幅,张贴宣传标语100余条,办板报16期,掀起冬季治安防范百日会战宣传高潮。开展“零点行动”,对辖区网吧、旧货站点、洗浴中心等行业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起到了震慑犯罪、除恶扶正的作用。

2005年,分局狠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各阶层力量,不断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范网、社会面治安防范网、内部单位治安防范网、易违法犯罪高危人群治安防范网、青少年违法犯罪防范网及阵地控制网六张网,使群防力量成为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为强化辖区社会治安、创建平安家园,分局开展了“治安防范大会战,创建无案单位、无案社区”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10月,针对辖区浪潮酒店发生嫌疑人吸食新型毒品的情况,人民路派出所在该酒店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安全防范知识培训班,酒店100余名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2007年,开展社区和农村警民工程建设,结合辖区实际,警企合作、警校合作、警商合作,建成标准化社区和农村警务室23个,百分之百完成了建设任务,有效维护了社区和农村治安秩序。加强对娱乐场所管理,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市公安局《加强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娱乐场所保安人员派驻工作,保障了娱乐场所安全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中老年活动室经营秩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老年活动室清理整治,解决群众反映活动室多设、私设的问题。开展了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和收缴管制刀具专项行动,共收缴各类管制刀具78把,治安拘留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违法嫌疑人16名。

2008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八条措施”,分局各警种、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向辖区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到校园负责治安和法律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展了“网格化”巡逻,实行派出所巡“点”,市局防爆巡警支队巡“线”,分局机关巡“面”,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车巡、步巡相结合,纵横交叉的“网格化”机制。3月,积极联系协调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在医院设立宁夏首家“醒酒救助”中心,制定了《醒酒救助中心工作规范》,规范了公安机关对醉酒人员的救助工作,保护了醉酒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三电”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大检查,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2009年,分局积极探索社区、农村警备和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创新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及防控体系建设。在市区内实行为储户支取大额现金实行无偿护送制度,组织召开社区和农村警务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观摩会,为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校园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全国综治维稳工作“5·3”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分局全力以赴抓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完善校园监控设施、雇佣保安、购置安保器械;政府积极协调保安公司、督导学校招录校园保安员,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www.zuozong.com)

2011年,分局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全面提升治安防范管理水平。以人民路派出所为试点,成立了人民路治安防范管理协会,并推广应用,通过社区治安星级评定、治安情况通报、保安人员培训等措施有效预防发案。开展联勤联动大巡防活动,整合武警消防交警、协警、城管等力量,实行公安城管综合执法,有效控制了三车案件。在全区率先开通网上公安局,成立网警大队,网上虚拟社会管控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2年,分局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等重大安保工作,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了居民小区治安星级管理,加强社区防控。在市区重点建设工程设立了警务工作站,将警力前移,确保了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为工地治安管理、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提供了保障,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开展创意警务,推行了“一根棍”防盗法、窗户“定位锁”防盗法、“蛇形门”防盗法、“地垄锁”防三车被盗法等实效性强的防范措施,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2013年,大武口区分局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中阿博览会等重大安保工作,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了“零发案”企业、居民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居民小区技防建设,改善小区治安环境。

二、石炭井公安分局

1990年后,石炭井公安分局逐步建立了以民警为主体,保安人员、经保组织人员参加的治安巡逻工作体制,承担社会面和复杂场所的巡逻执勤,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相结合,布局合理,快速反应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

1997年,实行了派出所工作的重心从打击犯罪向管理、防范犯罪的重大战略转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民警每周保持30小时在责任区指导基层治保组织,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

1999年7月,开展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专项行动,查处“法轮功”习练者49人,收缴“法轮功”宣传资料200多份。

2001年之后,随着辖区人口的锐减,石炭井公安分局社会治安的重点主要是管理民爆物品、打击盗采煤炭资源。分局在民警不断减少,工作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创新民爆物品“一站式”“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主动联合安监、国土、森管、矿业集团等部门开展集中统一清查、打击盗采煤炭资源行为,有效地遏制了盗采煤炭资源的发展势头。

2009年后,分局按照“对盗采组织者一律刑拘,盗采人员一律治安拘留,盗采设备工具车辆一律查扣”的要求,持续不断地开展打击盗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组织专门警力不间断地开展了打击整顿、治理行动,有效地遏制了盗采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

2010—2012年,共出动警力5700余人次,累计捣毁、封填盗采井洞210余处,抓获处理盗采人员348人,查扣盗采车辆745台(件)。

2012年,石炭井有国有统配煤矿1个,个体民营小型煤矿15家33个工作面,年使用炸药量1万多吨、雷管100多万枚。由于工作面多,使用民爆物品数量大,采矿点分散、线长,民爆物品管理难度大。分局党委经过认真调研,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作业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先后五次修改《石炭井辖区涉爆企业内部安全分级计分制管理规定》,减少涉爆企业人员接触爆炸物品,防止民爆物品流失,降低了管理风险,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涉爆案件的发生。《计分制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共出动警力90余人次,车辆30余台次,组织排查摸底工作2次,联合安监、国土、森管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6次,查扣盗采铲车3辆,其他车辆7辆,收缴发电机、绞车6台,电镐、铁锹10余把,拘留盗采人员4人,填封盗采井洞20余处。主动联合安监、国土、森管、矿业集团等部门开展集中统一清查行动6次,整合执法资源,整体联动,协调国土部门对小黄山、小川20余处盗采井洞予以填封。检查涉爆单位28家次,依据计分制管理规定下发《治安隐患整改通知书》10份,按照规定停止审批整顿4家,处罚2家,使辖区民爆物品管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了石炭井矿区经济的平稳发展。

2013年,深入开展“平安大武口”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治理和煤炭市场整治工作,查处整改治安隐患8处;开展矿山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联合安监、国土、森管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18次,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工作。年内,共出动警力980余人次,车辆400余台次,拘留盗采人员21人,训诫10人,查扣盗采铲车15辆,挖掘机3台,其他车辆18辆,填封盗采井洞60处,有效遏制了盗采违法犯罪活动势头。

太西公安分局位于贺兰山北麓、“太西煤”产地白芨沟矿,南与平罗县汝箕沟矿区,西与内蒙古阿左旗古拉本矿区,北与石炭井、乌兰矿区相邻,是全市民警最少、环境最艰苦的公安局。管辖白芨沟、大峰沟地区社会治安,辖区有国有统配煤矿2家、地方煤矿12家、街道办事处1个、居委会2个、重点要害部门7处、金融单位1家、宗教场所4处、网吧5家、医院1所、重点消防单位5家、商业网点122家、出租房屋128家,有常住人口2952户7846人,暂住人口1612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一直是分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辖区共有国有统配煤矿及涉爆单位20余家38个工作面,平均年使用炸药1万吨左右、雷管400万余发,占全区使用量的80%。

2009年,打击盗采工作取得实效,共查扣盗采机械设备130余台(件),配合国土部门填封盗采井洞30余处,抓获盗采人员95人,拘留61人。

2010年后,分局不断地开展打击盗采煤炭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共出动警力5700余人次,累计捣毁、封填盗采井洞16余处,抓获处理盗采人员48人,查扣盗采车辆25台(件),有效地遏制了盗采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

2011年,分局紧紧围绕区厅、市局的总体部署,以打造“平安太西”、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建立“三级”巡逻防控网为重点,不断整合巡防力量、开展联勤联动、规范巡逻运作、实现信息主导,辖区的动态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全市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12年,分局在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总目标,以促进公安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为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坚持“以筑牢‘稳控阵地’为第一任务,以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第一举措,以升级社会治安管理实效为第一选择,以‘忠诚、拼搏、奉献’的太西公安队伍为第一使命”的工作思路,在落实上下工夫、在完成上显成效、在创新上有亮点,从辖区实际出发,全面加强社会管控和社会管理服务,推动整体工作迈进一大步。

2013年,结合“平安大武口”创建工作,在辖区重点地区开展排查治理和煤炭市场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矿山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共出动警力1030余人次,车辆500余台次,拘留盗采人员21人,训诫8人,查扣盗采铲车11辆,挖掘机4台,其他车辆15辆,填封盗采井洞30处,有效遏制了盗采违法犯罪活动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