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武口区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大武口区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届大武口区政府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大武口区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历届大武口区政府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一、建设民生型政府

大武口区政府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事业投入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保证财政性民生事业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2007—2012年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3.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6%。

大武口区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已初显成效。“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6.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1%,是前五年的4.3倍;校舍安全改造基本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30所,新增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教育强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中心逐步完善,实现农村直播卫星电视“户户通”;80%以上居民小区配备了健身设施,成功举办了“激情广场”、星海湖湿地奇石博览会、中美滑水精英对抗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1%。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星级社区创建率达100%,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4元,同比增长12%,分别比2007年增长90.9%和79.7%。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80%和95%,“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1.28亿元、救助帮困资金3140万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万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1.7万户4238万元,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全力实施劳务移民工程,840户3193名新市民稳定安置,初步达到了“安得下、稳得住、会创业、能致富”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城乡道路300公里,改造街路巷道51公里,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91%,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世纪大道、沙湖大道、石银高速建成通车,星海经济区“九纵九横”路网基本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框架逐年拉大。五年改造老旧小区40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四级网络”初步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运行,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武口区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办证中心建设,实施部门职能归并,精减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推行网上审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大武口区已将3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设立行政审批科,承办大武口区95%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有25个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和直接服务企业群众办事的部门行政审批科进驻办证中心窗口,实现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审批的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行、运行统一管理”的要求,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公平公正和效益最大化。为此,大武口区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将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土地交易等业务全部进场交易。

大武口区政府改变过去强制命令、重处罚轻管理的做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优化各街道综合治理、民生服务“两个中心”职能,实现综合业务“一口清”。扩大“一键通”爱心呼叫器覆盖面,健全社区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加强社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和村干部待遇,建立社会管理投入长效机制。开展家政服务试点工作,培育壮大居家养老、教育医疗、便民利民等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三、建设效能型政府(www.zuozong.com)

推进政府运行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大武口区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府运行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全面、统一、精干、效能的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本解决政府部门分工过细、职责交叉的问题。大武口区对园林绿化农业牧业、水利局管理工作统一调整到园林农牧水务局一个部门管理。将人口、卫生、计划生育局合并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针对权责脱节、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配置部门职能的同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对各部门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要求,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执行职能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大武口区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与住房保障局合并,实行城市拆迁管办分离等。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效能监察,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收费。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更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

实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大武口区已建立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政府性投资和国有资产进行统一投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融资,既降低了投资成本,又保证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完善政务沟通协调体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如建立重点工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等。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以经济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指标考核干部政绩。

四、建设责任型政府

大武口区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重组政府业务流程,完善行政执行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延伸乡镇街道执法网络,实行部分事项委托乡镇街道执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实行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形成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政党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问责程序,规范行政问责行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规范、明确,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健全督查制度,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的责任追究,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强化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对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责任追究。

五、建设阳光型政府

自觉接受大武口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007—2012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00件,办复率100%。“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实施,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称号。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行政审批管理日益规范。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置,全面落实项目“四制”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小金库”、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规范中介组织运行管理,坚决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

建立完善大武口阳光政务平台和大武口政务微博,让人民有权更多地了解政务,参与决策,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征集意见,让老百姓来决策。实行权力运作公开。重点在易发腐败的土地批租、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等领域引入公开机制,建立完善了招投标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各部门就工作职责及履行情况,有关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廉政纪律及监督查处办法,执法、收费的依据和标准等,广泛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