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武口区志:1994-2013年概览

大武口区志:1994-2013年概览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2月,召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嘴山市大武口镇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8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镇委员会。1997年5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2名。2002年10月14日至15日,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次团代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常委会由9人组成。

大武口区志:1994-2013年概览

一、组织沿革

1968年9月,大武口镇成立后,镇党委决定成立团代会筹备小组筹备团代会。

1972年2月,召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嘴山市大武口镇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8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镇委员会。委员会由9人组成,选举朱云福、马俊英、任全福、李淑芬、李克、徐云萍、冯信甲、梁菊生等八名委员(暂缺一名)。

1973年11月,成立大武口贸易公司团总支和镇机关、粮食分局、新华书店等三个团支部

1974年2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一次团代会,参会代表50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一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委员会由13人组成,选举了徐云萍、马军、刘先玉、魏兰芬、何传洪、宋华、马俊英、王亚春、马莉、李红卫、王久安等11名委员(暂缺二名)。常委会由7人组成,包括徐云萍、马军、刘先玉、魏兰芬、何传洪、宋华、马俊英。

1976年,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2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36个,青年总数1429人,团员546名(其中:女团员307名),团员入党数18名。

1977年2月,召开了石嘴山市一区第二次团代会,参会代表55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共青团石嘴山市一区第二届委员会。

1982年8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三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由7人组成。

1987年,团区委下设团总支3个、团支部29个,青年1742名,团员432名。

1989年6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四次团代会,参会代表共58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五届委员会和常委会。选举马湘云、白建中、刘惠平、李国华、沈宏杰、吴光宇、杨惠斌、金竞春、哈学峰、侯文智、马莉莘、舒宁等12名委员(暂缺三名)。选举了马湘云、李国华、沈宏杰、杨惠斌、侯文智5名常委会成员。会议选举马湘云为专职副书记,杨惠斌为兼职副书记。

1990年12月,团区委下设16个直属团总支、支部,其中:基层团委2个、团总支4个、团支部10个。

1993年7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五次团代会,参会代表59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五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选举高明辉、杨惠斌、薛志达、张忠、金万宏、孟永平、张翠莲、蒋学安、马莉莘、蒲丽萍、李亚秋为委员。常委会由6人组成,选举高明辉、杨惠斌、张忠、蒋学安、蒲丽萍、金万宏(暂缺一名)为常委。会议选举高明辉为专职副书记,杨惠斌为兼职副书记。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5个、直属支部35个,团员400人。

1996年8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六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六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常委会由11人组成。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5个,直属支部37个,团员1245人。

1997年5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2名。委员会由13人组成,选举马宁昌、王月红、田晓宁、刘建东、邢东娟、肖朝英、孟永平、张明、高志斌、蒋玉敏、蒲丽萍、蔡志宏、薛志达13名委员。选举肖朝英、薛志达、田晓宁、孟永平、张明、蒲丽萍、王月红、薛玉敏等8名(暂空缺一名)常委。选举肖朝英为书记,薛志达、田晓宁为兼职副书记。

1998年12月,团区委下设团总支5个,团支部24个,14—28周岁青年数量1170人,其中:女青年687名,少数民族青年13名,现有团员348名,团员入党数8名,保留团籍的党员数28名,发展新团员19名,团员超龄离团18名。

1999年9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次团代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七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常委会由11人组成。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5个,直属支部37个,团员1560人。

2001年3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0名。委员会由20人组成,选举刘珑、李雁鸿、杨超、张强德、王继波、袁新民、陆建文、齐桂萍、邢东娟、庞小娟、刘秀梅、刘梅琴、路月琳、王晓红、王兴东、王娟、张艳、曲惠民、黄山为委员。

常委会由9人组成,选举刘珑、张强德、杨超、齐桂萍、李雁鸿、刘秀梅、刘梅琴、陆建文、曲惠民为常委。选举刘珑为书记,曲惠民为兼职副书记。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5个,直属支部37个,团员1560人。

2002年10月14日至15日,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次团代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八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常委会由9人组成。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6个,直属支部42个、团员2075人。

2005年,团区委下设团总支3个,团支部134个,基层团工委12个,14—35周岁的青年为45152人,其中:14—28周岁的青年为34954人,团员2115人,申请入党团员442名,推优60名,团员入党137名,经“推优”入党的团员20名,保留团籍的党员96名,发展新党员97名。

2006年8月,召开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九次团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九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委员会由25人组成,选举王志军、王利波、孔铮、王海燕、司艺、闫华、闫丽、刘瑛、许炜、刘婷、孙新秋、吴光宇、杨自惠、苏志强、李国新、武荣花、杨超、杨琰、陈静、陆建文、郑雪利、赵秀蓉、解毅为委员,选举王娟、宋娟、吴丽娟、柏萍、张艳、马耀荣等6名候补委员。常委会由7人组成,选举王志军、王利波、杨自惠、杨超、陈静、陆建文、解毅为常委。会议选举杨超为团区委书记。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2个,团总支6个,直属支部45个,团员2350人。

2007—2010年,孔铮担任团区委书记,张晶担任副书记。

2010—2011年,团区委副书记张晶主持工作。

2011—2012年,张晶任团区委书记。

2011年11月,召开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十次团代会,参会代表106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武口区第十届委员会和常委会。

常委会由7人组成,选举王秋月、许健栋、佟春宁、张晶、范亮、赵烨、徐莉为常委。会议选举张晶为书记、范亮为副书记。团区委下设基层团委2个,团总支5个,直属支部35个,团员2750人。

2012年12月,经大武口区委八届九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郑国勇担任共青团大武口区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范亮担任副书记。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王秋月(女)、许健栋(女)、佟春宁(女)、郑国勇、范亮、赵烨、徐莉(女)。(www.zuozong.com)

2013年,辖区共有35岁以下户籍所在地的青少年113156人,成立基层团委(团工委)12个,团支部(总支)222个,团员数8678人。

二、主要工作

青少年教育引导。团区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期建团思想武装教育青年,以团干部、青年学生和各条战线青年骨干为重点群体,组织广大青年广泛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学雷锋争当志愿者、讲奉献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少年需求的主题实践活动。

青少年成长成才。青年就业创业工程。结合青年就业创业需求,提供青年创业扶持资金,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广阔平台。积极挖掘选树青年创业典型,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创业导师服务团,依托青年中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班,加大对创业青年的扶持,引导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全民创业工作。

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力发展青年志愿者事业,建立了志愿服务项目库,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招募志愿者14000余名。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彰显青春风采”青年志愿者行动、“红领巾志愿服务一条街”“共青团周末影院”“四点半辅导课堂”“青年志愿者服务月”“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实践活动。

青年关爱帮扶。高度重视困难青年群体服务工作,大力实施关爱帮扶计划,使广大青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深入开展“青春建功生态移民行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活动,团委班子成员与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青春护航行动”暨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扶活动。

希望工程。在区委、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采取“百日节俭献爱心”“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等社会化筹集方式,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团建工作环境,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团建新途径、新方法,形成青年事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团区委完善实施《团区委廉政风险点自查及防范措施》《团干部联系点制度》《团区委工作制度》等各项团内制度。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团组织活动,提升团的基层组织整体活力。积极推进五四红旗团委(支部)创建活动,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对团区委班子成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负责人以及街道社区(村)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培训。

三、1993—2012年开展活动

1993年9月,举办了“热爱党、热爱祖国”有奖知识竞赛,共有15个队参加了比赛。

1994年11月,团区委制定《团干部奖励津贴暂行办法》《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制度》,有力推动了团组织工作的蓬勃发展。

1995年,开展了“百村支部奔小康‘四个一’”行动,带领团员青年为辖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基层团组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举办第二届“青年杯”排球赛,联合计经局、商务局开展青工岗位技能竞赛、练兵竞赛。

1996年10月,举行纪念“五四”运动77周年活动,全区1000余名青少年参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1997年,组织团员青年参加“迎回归、爱祖国”中华杯中学生有奖征文活动、青年爱国主义知识大赛,“迎回归、优质服务”“庆十五大、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排球、羽毛球比赛”。实施“领办项目、服务青年、实现科技脱贫致富推进计划”“青年星火带头人五年推进计划”,充分发挥了团组织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深化和拓展了服务农村行动。

同时期,广泛开展“重振石嘴山,振兴大武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大讨论、“我为企业扭亏增盈献计策”活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抗战50周年”等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举办诗歌朗诵会、联欢会、中朝少年友谊夏令营等活动。大武口团区委被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委”称号;区机关团支部被自治区团委评为“自治区红旗团支部”。

1998年6月,隆重纪念“五四”运动79周年,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全区团员青年踊跃参加。

2000年,团区委、区精神文明办联合成立大武口区“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开展“拒绝毒品、预防艾滋”公益活动,发放宣传彩页、宣传手册500余份。

2003年,开展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大武口区“非典防治指挥部布控隔离站”临时团支部,下发《关于组织团员青年开展非典防治工作通知》,配合团市委开展抗击非典团组织“五个一”活动,发挥团员青年在抗击非典预防控制、治疗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团区委与区司法局、教体局联合制定《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宣传教育青年“绿色上网”,杜绝不良网吧对学生的危害。

2004年,团区委与区文化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人事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行动起来、做一名注册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热爱家乡石嘴山”有奖征文、小学生心理知识讲座活动;区委组织部与团区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建设银行石嘴山分行联合开展了“奉献一份爱心、救助一名失学儿童”活动,为大武口区争取一所希望小学,争取希望工程图书1000册,合计26万元,成立了社区青年中心,被团市委评为“促进社区就业工作优秀奖”。

2005年,制定了《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实施意见》《大武口区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全团抓基层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层优势,落实基层工作。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以党团员教师带学生,以集体带个人方式,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

2001—2006年,团区委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争取到隆湖开发区四站奕龙希望小学和隆湖经济开发区三盛希望小学建设项目。森林公园被团中央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武口区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建设先进县区”。

2008年6月,开展“青年创业明星”“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选,“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全民创业工作。

2009年,利用革命烈士陵园、文化博物馆和五七干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团队主题日、18岁成人仪式、纪念革命先烈等主题活动。

2010年8月,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项目。

2011年,以纪念建党90周年、“五四”运动和建团9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唱响红色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

2012年,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抓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4万人;利用微博、QQ群、团属网站等媒体开展网上学习讨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来大武口区调研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对怡心社区开展的“青春护航”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荣获“宁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