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武口区人口普查数据

大武口区人口普查数据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为96519人,比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8007人,增长22.94%。普查对象为大武口区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大武口区人口普查数据

一、人口普查 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即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和2010年进行。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为96519人,比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8007人,增长22.94%。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登记原则是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进行登记,1个人只能在1个地方登记,普查内容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基础上增加了住房情况等15项指标。经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为133167人,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36648人,增长了37.9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登记原则是按现住地登记,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普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和住房情况等指标。经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为286669人,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57390人,增长25.03%,年均增长率为2.26%。

二、经济普查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规定,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除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外,之后逢3和逢8年份为经济普查年,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是大武口区境内所有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2004年年末,大武口区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有1431个,产业活动单位有1629个。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73748人,其中:单位就业人员54659人,占74.1%,个体经营人员19089人,占25.9%。

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资料。普查对象和内容与2004年基本一致。

2008年年末,大武口区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有1770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224个,机关法人单位284个,事业法人单位140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29个,其他法人单位133个;产业活动单位1929个,其中:第二产业396个,第三产业1533个;个体经营户10672户(其中:第二产业548户,第三产业10124户)。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78486人,其中:单位就业人员59829人,占76.2%;个体经营人员18657人,占23.8%。

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大武口区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数据审核后于2014年公布。(www.zuozong.com)

三、工业普查

全国工业普查在1950、1986、1995年进行过三次。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普查时点是1995年,普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工业企业劳动情况、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总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实物量、附营单位生产情况、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工业产品质量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收支情况等16个方面。普查报表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表共15张350多个指标由大中型企业直报,乙类表共11张220个指标由乡及乡以上小型企业和附营工业单位填报,丙类表4张28个指标,由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办、城镇合作经营、农村合作经营、私营、城镇个体、农村个体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填报。普查方法是对乡及乡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附营工业单位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办工业、私营工业、合作经营工业、个体工业和生产单位采取直接发普查表调查的方式;对年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办工业、私营工业、合作经营工业、个体工业和生产单位采取部署简易卡或一览表的形式。

四、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1996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199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1996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全区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村住户、乡镇企业、行政村和乡镇。

2006年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大武口区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大武口区此次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法,共调查了长胜、长兴2个涉农办事处、隆湖经济开发区的12个行政村9126户住户,其中:在农村居住1年以上的家庭户9073户。

2006年年末,大武口区有农业生产经营户6975户,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5个,有农业从业人员7221人,其中:男性占28.33%,女性占71.67%,有农业技术人员64人,有拖拉机1653台、配套农具324台、联合收割机6台。

五、统计监督

大武口区统计局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干部职工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普法宣传,不断提高统计法治观念和自觉守法意识;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明确企业在统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基层单位按照统计法的要求,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报送统计数据;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依法统计,坚决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能力。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统计预警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业、投资、贸易等重点行业的动态跟踪监测,从中寻求大武口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不足,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加大对转方式、调结构、生态移民、服务业和小康建设及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时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材料,为区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定期向党政领导和各部门报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以专报、信息、主要经济指标手册等方式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增加报送频率、增强时效性和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统计咨询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