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嘴山回收公司组建共兴再生资源公司,市回收公司拟破产

石嘴山回收公司组建共兴再生资源公司,市回收公司拟破产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嘴山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将有效资产和部分人员剥离,组建石嘴山共兴再生资源公司,市回收公司拟实施破产。随着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特行证制度逐步放开,进入废旧物资回收行业门槛放低,大武口区逐步出现了一些私人收购站,多设在城市偏僻街区和居民区。

石嘴山回收公司组建共兴再生资源公司,市回收公司拟破产

一、废旧物资收购

大武口区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工作一直由石嘴山供销合作社所属石嘴山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经营。

市回收公司在大武口设有3个收购站,4个收购门市部。即:大武口收购站(现洗煤厂西侧)、大坝收购站(现解放桥北边)、石炭井收购站;第一收购门市部(现长途汽车站附近)、第二收购门市部(大武口收购站院内)第三门市部(现半岛酒店附近)、石炭井二矿收购门市部。主要回收石炭井矿山、汝箕沟矿山及煤机一、二、三厂与大武口火车站报废机械设备、机械加工废料、报废机车、报废器材和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民用废旧钢铁、废玻璃、废纸张、废塑料、杂骨等废旧物资。大宗废旧钢铁主要销往西宁钢铁厂包头钢铁厂和宁夏钢铁厂,年经销废钢铁20万吨。

1993年后,企业经营逐步滑坡,出现全公司亏损。

1996年,经市供销社党委研究,石炭井收购站分离,组建了石炭井再生资源公司。

1997年初按照石嘴山市委部署开始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石嘴山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将有效资产和部分人员剥离,组建石嘴山共兴再生资源公司,市回收公司拟实施破产。随着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特行证制度逐步放开,进入废旧物资回收行业门槛放低,大武口区逐步出现了一些私人收购站,多设在城市偏僻街区和居民区。

2005年通过市公安局招商引资,在大武口潮湖村兴建了石嘴山晟欣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

2006年,市供销社借鉴甘肃金昌经验,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分管副市长挂帅,成立了石嘴山市再生资源行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社,对全市范围内再生资源市场、企业、经营户实施统一的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对于大武口地区想进入市场经营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必须与晟欣雅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签订摊位租用合同,由市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办公室审核查验后出具手续,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方给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从源头上解决了再生资源行业乱建市场、乱开收购站点的混乱局面,有效解决了大武口区乱建废旧物资回收站点造成的环境、卫生等问题。

晟欣雅公司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共设摊位85家,就业人员1300人,拉动社会运输车辆300多辆,年经销废钢铁等废旧物资20余万吨,产值1.6亿。(www.zuozong.com)

2013年,商务系统简政放权,二手车市场正式交由地方商务部门属地管理,二手车交易市场得到有效扶持,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大武口二手汽车交易城。

二、农副产品收购

20世纪80年代,大武口区对农副产品的收购,主要采取统购、派购、议购,辅之以预购、奖售、超购加价等政策。80年代后,农副产品收购政策逐步调整,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提倡议购议销。对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后的产品(除棉花外)和非统、派购产品,国营商业、供销社和农村其他合作商业都可灵活购销,农民私人也可经营,农副产品市场逐步放开。收购业务也逐步从将收购的农副产品运到外地销售,逐步发展为联合运销业务。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大武口区农副产品购销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宁星合作社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宁星合作社 宁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于2007年2月挂牌成立,现有股东34人,社员971人,资产总额1700万元。主要从事枸杞、蔬菜种植及养殖、粮食等流通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大武口及国营前进农场等地区。合作社在青海省西宁市和福建省厦门市设立外埠销售网点2处,在大武口黄河市场、锦林市场、白芨沟市场和隆湖一站市场设销售网点4处。建设平价蔬菜直销店40处。标准化农贸市场1座,占地2.34万平方米。引进上海百联购物广场投资建设1600平米综合超市。2100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100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培训学校1个(宁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下辖宁星医院、蔬菜配送中心、隆湖吉庆物资有限公司和隆德农业创业有限公司。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软硬件设施齐全。

宁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坚持为民服务,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强化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服务,与社员和农民群众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服务关系,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合作社销售各类蔬菜、粮食、枸杞等农产品共计4000吨,销售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运销。2012年合作社将隆湖开发区1600座设施温棚蔬菜销售作为服务重点,采取订单方式,除少数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厦门、西宁、北京、内蒙古、甘肃等地。为了做好蔬菜生产和对外销售工作,建设加工贮藏基地一处,其中冷藏保鲜库1400平方米,购置相关制冷设备,配备大型冷藏车4台,设立配送中心。年储藏蔬菜果品等5000多吨,实现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运行模式,解决了在非常气候条件下蔬菜的冷藏保鲜,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彻底解决了销售难问题。

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隆湖鸿冠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建设了210亩标准化蔬菜水果基地,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大武口区设施蔬菜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使产业层次得到提升,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蔬菜生产、分拣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合作服务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