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别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大武口区常住人口96519人,男性50569人,占52.39%;女性45950人,占47.61%,男女性别比为110∶100。
1995年大武口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0491人,占51.05%;女性为58000人,占48.95%,总人口性别比为104.29∶100。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的人口中,男性为6.85万人,占51.43%;女性为6.47万人,占48.57%,男女性别比为110.1∶10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大武口区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2.10%;女性占47.9%,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下降为108.77。
截至2013年年底,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5416人,男性占52%,女性占48%。
二、年龄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大武口区0—14岁的人口为2.61万人,占27.4%;15—64岁的人口为6.43万人,占66.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61万人,占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为2.5万人,占18.77%.15—64岁的人口为10.19万人,占7 6.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63万人,占4.73%。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5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466人,占15.86%;15—64岁人口为218069人,占76.07%;65岁及以上老人为23134人,占8.0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5.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02个百分点。
2013年,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中,0—15岁904人,占17%;15—60岁4054人,占75%;60岁以上458人,占10%。出生人口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006%。
三、文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地区城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国家教委的规定,职工、群众的文化结构在不断提高。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9.65万人,总人口中接受教育情况是:大学1498人,占1.5%;大专2905人,占3%;中专4817人,占4.9%;高中14457人,15%;初中34294人,占35.5%;小学21663人,占22.4%;不识字或很少识字8904人,占9.2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3.32万人,在各种受教育人口中,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38%;接受高中(包括中专)教育的占23.05%;接受初中教育的占35.74%;接受小学教育的占19.23%。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990年的0.44万人上升为1.25万人,增长了64.76%;高中由1.44万人上升为2.07万人,增长了30.18%;初中由3.43万人上升为4.76万人,增长了27.98%;小学由2.17万人上升为2.57万人,增长了15.45%。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0.77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一般文盲率由9.23%下降为5.78%,下降了3.54个百分点。
大武口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区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整个国家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到2000年年底,大武口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28669人,按年龄分组受教育程度分别是:6岁及以上人口271080人,其中男性141310人、女性129770人;未上过学的8747人,其中男性2550人、女性6197人;小学文化的59941人,其中男性28334人、女性31607人;初中文化的109179人,其中男性59650人、女性49529人;高中文化的55013人,其中男性29646人、女性25367人;大学专科文化的25044人,其中男性13592人、女性11452人;大学本科12834人,其中男性7347人、女性5487人;研究生322人,其中男性191人、女性131人。6岁及以上人口中,城市为231806人,未上过学的6357人,小学文化的43787人,初中文化的有94365人,高中文化的有50725人。全区15岁及以上总人口共有241359人,其中男性125764人,女性115595人;文盲人口为7608人,其中男性为2003人、女性为5605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3.15%。(www.zuozong.com)
截至2013年年底,搬迁安置隆德县移民人口中,大学文化30人,高中420人,初中2152人,小学2223人,文盲591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四、职业
20世纪90年代,大武口区在6.43万从业人口中,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朝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劳动人口大多数进入工厂、企业,少数妇女摆摊设点出售食品和蔬菜,长胜街道办事处、大武口乡有劳动能力的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少数从事采砂、采石和建筑行业。
随着经济建设和生产的发展,各类就业人员逐渐增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从业人口为227094人,占总人口的79.21%。在20个大行业类中,以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人口最多,其中批发零售业31095人,占从业人口的13.69%;制造业24297人,占从业人口的10.7%;建筑业23398人,占从业人口的10.3%;其次是农、林、牧、副、渔业,有17209人,占从业人口的7.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14762人,占从业人口的6.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有10400人,占从业人口的4.58%。
在业人口的性别比,制造业男性为16294人,女性为8003人,男女比例不平衡。建筑业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为19617人,占本行业的83.84%;女性为3781人,占16.16%。女性在教育、卫生系统比重较大,在商业、饮食业、供销等服务业中占从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2008年后,各类就业人员进一步增加,仅住宿和餐饮业就达8504人,其中男性3684人,占在业人口的43.32%;女性4820人,占56.68%。
在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行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口文化程度较高。
2013年,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人口中,从事餐饮业的203人,从事园林绿化的76人,从事建筑的1175人,进入企业的378人,自主创业及其他1268人。
五、家庭构成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有家庭户2.5万户,家庭总人口为8.98万人,占总人口的93%,平均家庭规模为3.59人;农业人口为1.45万人,非农业人口8.1万人。在非农业家庭户中,大部分从外地来大武口求学、打工的人投亲靠友,将户籍挂在辖区非农户中,所以导致平均家庭规模人数较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大武口区共有家庭户4.19万户,家庭户总人口为12.49万人,占总人口的93.77%,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98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3.59人约减少0.6人。家庭户规模缩小,标志着1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6916户,家庭户总人口为27186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人减少0.17人。
“六普”数据显示,大武口区三人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最大,不同规模家庭户的构成,依次为一人户(13662)比重:14.10;二人户(25981)比重:26.81;三人户(34446)比重35.54;四人户(14759)比重:15.23;五人户(5606)比重:5.78;六人户(1729)比重:1.78;七人户(520)比重:0.54;八人户(148)比重:0.15;九人户(43)比重:0.04;十人及以上户(22)比重:0.02。
2013年,隆德县移民搬迁人口中,2人户的有169户,3人户的有371户,4人户的有554户,5人户的有273户,6人户的有61户,7人户的有2户,8人户的有1户,平均每个家庭3.8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