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来施工者增多的调查结果及人口增长率

外来施工者增多的调查结果及人口增长率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流动人口中自谋职业和外来施工者较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134433人,其中人民路、朝阳、长城、青山所辖人口129543人,占总人口的96.3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2927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90人,增长25.03%。2012年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实施后,大武口区新增人口10400人。大武口区在自治区计生委的统一安排下,制定了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了大武口区流动人口齐抓共管领导小组,与

外来施工者增多的调查结果及人口增长率

一、人口发展

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地市行政机关的迁入,大武口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较快,人口逐年增多。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为开发和建设大武口区,从全国各地陆续迁入厂矿企业工人,并安置了一批复转军人;二是80年代按照有关政策,为照顾老职工夫妻两地生活所造成的困难,每年安排一批农转非职工家属,使城市人口增加;三是随着城乡经济和商贸流通速度加快,从事个体经营及从外地投亲靠友迁徙来的常住人口增多;四是行政区划调整及移民搬迁;五是适龄育龄妇女的自然生育。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居住在人民路、朝阳、长城三个派出所范围内的共有55430人,占大武口全区常住人口的74.6%;居住在朝阳街派出所范围内的有18667人,占大武口全区常住人口的25%;居住在贺兰山沿山地区的人口较分散,仅占0.4%。

流动人口中自谋职业和外来施工者较多。20世纪70年代,以浙江、江苏等地来做木工、油漆、缝纫、弹花、服装销售等职业者居多。20世纪80年代,在开放、搞活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外地来大武口的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人员流向主要是来自河南、山东、浙江、宁夏山区、内蒙古、安徽、河北、四川、甘肃等地。自谋职业者以服务业与经商者为主,其次是建筑施工队和打工者。外来人口年龄一般在15—45岁之间居多,有的携家常年居住在此,有的已居住五六年以上。据统计,外来人员中常年居住者达3000多人,男工略多于女工。另外,还有一些探亲访友,就医借读的暂住者,每年有近千人次。到1985年,寄住在大武口的外来自谋职业者占常住人口的3.2%,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大武口区总人口为9.65万人,年出生人口总数为600—710人之间,年自然死亡人数为至140—160人之间,流动人口较少,人口基数变化不大。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武口城市工业、企业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区人口逐年增多,截至1993年年底,流动人口达2820多人,其中来自外省区的有2090多人,自治区内的730多人。这些人要办理暂(寄)住户籍登记,有的长期居住,进行劳务服务。1995年大武口区人口为11849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口数2504人,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武口区总人口134433人,其中人民路、朝阳、长城、青山所辖人口129543人,占总人口的96.36%。

2002年10月,根据国函〔2002〕96号、宁政发〔2002〕71号文件关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将石炭井区64540人与平罗县的隆湖吊庄36000人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的3个村划归大武口管辖后,全区人口相应增加10万多人。其中人民路、朝阳、长城、青山137150人,占总人口的66.37%;居住在石炭井、白芨沟沿山采煤区及大武口城区周边的大武口乡、沟口街道所辖人口69501人,占总人口的33.63%。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9.6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3.67万人,增长了38.03%,平均每年增加0.3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14%。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时,全区常住人口为286669人,人民路、朝阳、长城、青山四个市区街道所辖人口共149519人,占总人口的52.16%;居住在市区周边的沟口、长胜、长兴、星海镇、锦林街道所辖人口93877人,占总人口的41.66%;居住在石炭井、白芨沟沿山采煤区的人口17705人,仅占总人口的6.18%。2012年随着隆德劳务移民迁入,以及大武口区旧城改造速度加快,新建住宅小区数量不断增加,吸引很多外地客商,购买住房、迁入户的增加,使辖区总人口达到283943人,人民路、朝阳、长城、青山四个市区街道所辖人口共149519人,占总人口的56.13%;居住在市区周边的沟口、长胜、长兴、星海镇、锦林街道所辖人口93877人,占总人口的39.24%;居住在石炭井、白芨沟沿山采煤区的人口13142人,仅占总人口的4.6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2927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90人,增长25.03%。年平均增长率为2.26%。

2011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十二五”期间大武口区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2514户10400人。2012年,搬迁安置劳务移民840户3193人。

截至2013年9月,大武口区总人口为301470人,同比增加17814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60174人,农业人口为41583人,少数民族28274人)。2013年,辖区已婚育龄妇女51010人,同比增加1789人;少数民族已婚育龄妇女6100人,同比增加611人;农业人口已婚育龄妇女7778人,同比减少141人。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1431户5416人。(www.zuozong.com)

二、人口机械变动

20世纪70年代,由于市行政机关的迁入,大武口区人口逐年增加,截至1994年年底,迁入大武口区的有10553人(其中全年省内迁入6689,省外迁入3864人),占常住人口的10.16%;全年迁出3934人(其中迁往省内3290人,迁往省外644人),占常住人口的3.79%。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武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武口区旧城区改造、新建小区不断增多,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大武口区投资经商,购买住房、迁户,市区内各办事处辖区人口不断增加,2012年迁入大武口区的有17586人,占常住人口的6.6%;全年迁出10237,占常住人口的3.79%。

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石炭井区、长兴、长胜、隆湖划归大武口管辖,新增人口10万人。

2012年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实施后,大武口区新增人口10400人。

三、流动人口

2009年之前,流动人口数量较少,市、区合并管理流动人口,自2009年起,国家在各地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流动人口管理“三年三步走”的“一盘棋”方案。大武口区在自治区计生委的统一安排下,制定了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了大武口区流动人口齐抓共管领导小组,与区属八个部门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责任书。2011年,提出计划生育“以房管人”的理念,一年两次的流动人口清查,使流入辖区的流动人口信息更加准确无误;2012年,提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均等化服务,使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同等的权利。

随着大武口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入人口逐年增加,除行政区划调整、移民等机械迁入外,来辖区参加工业、厂矿、企业、建筑、商贸、教育等各行各业的人口越来越多。仅2009—2012年三年流入人口达29676人。

2009—2012年人口流动统计表

截至2013年9月,大武口区总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17527人,其中:星海镇移民搬迁增加7209人;青山街道办事处因凯旋城等小区部分迁入增加8644人;长城街道办事处因城市经典、金山小区入住增加了828人;人民路办事处因棚户区改造增加1143人;长胜街道办事处因迁入增加2297人。锦林社区办事处因迁入增加4337人;白芨沟街道办事处因搬迁减少464人;沟口街道办事处因搬迁减少1191人;长兴街道办事处增加了1116人。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同比减少500人,朝阳办事处减少512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