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能资源
大武口区光能资源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平均为3850兆焦耳/平方米—6036兆焦耳/平方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31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70%以上,是宁夏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国光能资源的高值区。利用光能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高效农业,是大武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二、热量资源
大武口区气象区划属于ⅡD区,中温带干旱区特征明显,年均气温9.5℃,是宁夏北部的高温区,热量丰富,大于等于0℃积温年平均为36.70℃—41.77℃,大于等于10℃积温年平均为32.68℃—36.30℃,对农业生产有利。初霜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终霜期在4月初至5月中下旬。无霜期短,多年平均为139—170天,比引黄灌区和其他区域短。一年中以1月份的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5℃;以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0℃。极端最低温为-22.7℃,极端最高温为39.5℃。气温年较差平均为12.2℃—14.0℃,比引黄灌区其他区域要高,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十分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光热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需求,存在粮食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状况,对设施农业十分有利,温室瓜果蔬菜的品质高于其他地区。
三、日照
大武口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800—3100小时,平均为3069.6小时,属于全国多日照的地区。月平均日照在200—300小时,由于干旱少雨,云雾量少,地面获得可照时数长,日照率75%,光照资源丰富。
四、温度
气温月变化 一年间各月的平均气温差异较大,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7.5℃,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4.3℃,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温差为31.8℃。气温变化中,4月平均气温增温最大为15.2℃;11月降温最剧烈,最大降幅为8.5℃。夏季平均气温在22℃以上,极端高温平均为24℃,冬季平均气温为-5.5℃,极端低温平均为22.7℃,相差38.3℃。
气温年变化 年均温度为9.5℃,年均气温最低为8.7℃,最高为10.7℃。(www.zuozong.com)
气温的极值 年均最高气温为16.2℃,最低为2.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2005年7月12—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5.3℃(2008年1月下旬至2月初)。
2005年6月17—22日,石嘴山市大部地区连续出现36℃以上高温天气。其中:22日大武口最高气温达39.0℃。7月12—15日,石嘴山市大部地区连续出现36℃以上高温天气。其中:12日大武口最高气温达39.5℃,超过历史极值。
2008年1月12—29日,石嘴山市出现有气象器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阴雪天气。期间全市累计降雪量为2.6—12.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6—30倍,全市各地最低气温大多在-20℃以下。其中大武口(-26.8℃)和石炭井(-25.3℃)最低气温均创有气象器测记录以来新低。此次灾害造成全市各地长途客运大多从19—23日停运,停运约644个班次。全市约有203.8公顷温棚蔬菜遭受不同程度冻害。其中:66.8公顷绝产,83.9公顷损失在50%以上。畜牧业方面,冻死初生羔羊88只、牛犊13头。
2009年11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石嘴山市出现大雪天气,惠农出现暴雪,各地过程降雪量为8.1—15.0毫米,雪深在4—14厘米之间。其中:10日大武口降雪7.0毫米,降雪量创建站以来11月日最大降雪量极值,石炭井11日降雪量7.3毫米创建站以来11月和冬季日最大降雪量极值。强降雪天气给农业和交通客运造成一定损失。大雪导致大武口汽车站11日170个客运班车停运,经济损失6.5万元。
2011年1月上、中旬,石嘴山市气温异常偏低,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之低、最高气温低于-5℃日数之多均为1961年以来之最;平均最低气温为1994年以来的最低值,也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67年、1977年、1993年与1961年的第5低值年。3月全市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7℃—3.9℃,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6低值年。
地温的月变化1月最低,7月最高。1月平均地温为-7.5℃,7月为30.1℃,相差37.6℃。
地温的年变化 地面年平均温度为12.0℃,5—20厘米为12.0℃—12.1℃,差异极小;40—320厘米为11.7℃—12.4℃,越往深,温度逐渐缓慢升高。
地温极值 地面最低温度为-27.8℃(1980年1月30日)。地面最高温度为67.5℃(1972年8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