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7年7月的一天,达·伽马率领四艘大型帆船准备起航。一清早,他就带领一百七十名水手,捧着象征光明的蜡烛,来到船只停泊的海滨。基督教的牧师替他们“祝福”,祝他们平安顺利地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宗教仪式结束以后,人们随即登船,扬帆起航,离开里斯本港口。由于这次的船只较大,又采用了从中国传来的航海新技术——指南针,还配备了一些其他的航海新仪器,所以一路上航行比较顺利。一连航行了三个多月,就远远望见了好望角。船员兴奋地升起了葡萄牙国旗,鸣放礼炮,祝贺航行成功。
在离好望角不远的圣赫勒拿湾,船队进行休整,等待风浪稍有平息时,就驶过好望角。在岸上,他们见到了头发卷曲、戴着铜制装饰品的黑人居民。居民们好奇地围观他们的船只,高兴地接受赠送的小圆铃。
为了减轻负担,达·伽马抛弃了一只储藏船,将船上的物品分装在另外三艘船上。那艘船上的人员也分散到其他船上,等了大约一个星期,达·伽马终于命令三艘船起航,毅然决然地驶向绕过好望角的航程。真出人意料,船队居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顺利地绕过了好望角。之后,便沿着非洲东海岸向北行进。越往北,岸上的景色越清新宜人,有许多黑人居住的茅屋。他们来到一个长着茂密棕榈树的港口,有许多房屋,全是白石砌成的。人们身上穿着棉布或细麻布做成的衣服,戴着缎子做成的大额帽子,上面绣着金花。港口停泊着许多船只,装满了金银珠宝等货物,还有丁香、胡椒、生姜等香料。达·伽马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不正是他奉命要去找的东西吗?他打听到这些东西全是从印度运来的,珍珠、宝石、香料在印度到处都是,可以随便采集,甚至可以不花钱。这些,更使他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航行到印度。
他率船继续北上,来到马林迪靠岸。这里就是中国的郑和八十几年以前到达过的麻林国。当地的国王热情地接待了达·伽马,并送给他礼物。国王穿着花缎长袍,坐在大红遮伞下的黄铜椅子里,划船前往欢迎,并在王宫里设宴款待,举行歌舞晚会。前后花了九天时间。达·伽马打听到这里有从印度开来的船只,就向国王请求,派人给他领航到印度去。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在当地领航员的指导下,达·伽马的船队顺利地航行在阿拉伯海上。三个星期后,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印度,在印度西南的卡里卡特上岸。这个地方就是郑和第一次远航访问过的古里国。
登上印度的土地,那马可·波罗书中描述的情景,立即出现在人们眼前。(www.zuozong.com)
名不虚传的富庶之乡啊!
达·伽马带着葡萄牙国王的书信求见国王,国王派两千士兵,吹着喇叭和风笛迎接他们。他走进王宫,见国王坐在镀金华盖下的宝座上,宝座垫着绿色天鹅绒,身旁摆着许多银瓶和一口很大的金瓶,里面盛满槟榔。达·伽马呈上葡萄牙国王的书信,并启奏说,六十多年以来,葡萄牙屡派船只寻找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路,都没有成功,这次他终于第一个到达了印度,希望能在印度购买香料和宝石。国王听了达·伽马的启奏,拆阅了葡萄牙国王的书信,同意这些葡萄牙人上岸采购货物。
达·伽马在卡里卡特采购了东方出产的香料、丝绸、珠宝等珍品,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碑柱,来纪念这条新航路的发现。临走时,卡里卡特国王又让他带去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件,说印度出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愿意与葡萄牙用金银、珊瑚、布匹等来交换。当时印度还没有传入中国发明的纸张,书信是用铁笔写在一张棕榈叶上的。
达·伽马胜利地返回了葡萄牙。他从印度带回去的商品,在葡萄牙市场高价出售,获得了相当于航行费用总数六十倍的纯利。这种旷古未闻的厚利,引诱了许许多多葡萄牙人和航海家纷纷沿着达·伽马开辟的新航路,前往印度,大量榨取印度人民的血汗,从而开始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