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的秘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海洋的秘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次返航后,他都及时地总结经验,把沿岸的地形和海中的岛屿,一一记载下来,并依据沿海渔民的实践经验,结合当时的航海技术,制作了《针经图式》,就像现在的海图,用来指引航船的路程。可惜这种《针经图式》已经失传了,实在是航海史上的一大损失。这种航线,是借用罗盘,采取“更”“托”“针位”加以确定。在六百多年前就有这么好的定位仪器和这么精确的海图,说明当时我国的航海技术是十分先进的。

海洋的秘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郑和六下西洋,驰骋在南海和印度洋上,对这一带的海洋状况,天气变化,比前人有了更详细、更深入的了解,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海洋知识,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每次返航后,他都及时地总结经验,把沿岸的地形和海中的岛屿,一一记载下来,并依据沿海渔民的实践经验,结合当时的航海技术,制作了《针经图式》,就像现在的海图,用来指引航船的路程。下西洋官员巩珍说:海中的山和岛屿,形状各不相同,但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左边或右边,可以拿它们作为准则,在这里转向或者继续前进。要准确把握时间,计算不能有半点差错,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选取有经验的航行人员,把《针经图式》交给他们,按图行事。可见,这种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惜这种《针经图式》已经失传了,实在是航海史上的一大损失。

好在郑和还绘制了四十幅航海图,已经流传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郑和航海图》,它把海洋中的情况编绘得一清二楚,哪儿有岛屿,哪儿有暗礁,都一一标明。还绘出了航至各国的航线,航船应取的方位,航道之间的距离,这叫作“针位”。图中详细记载了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出长江口,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岸航行,跨过南海和印度洋,抵达非洲东岸的航线。这种航线,是借用罗盘,采取“更”“托”“针位”加以确定。以六十里为一更,计算距离的远近;以托计量深浅(一托约合1.7米),推算浅滩和暗礁;以针位来选取航道。航行途中,需要随时掌握航行几更可到某地;又必须用绳子拴着重锤沉入海底,打量水深几托,探知什么地方有暗礁;还需要根据针位,查明海岛的方位。这样反复操作,久而久之,航行的时候就会很顺利、很安全。

郑和船队测量方位使用的是指南针,当时叫“罗盘”。宝船队的每一艘船上,均有三层罗盘,每一层罗盘由二十四名官兵把守,监视航行的方向。可见,郑和对于罗盘是相当重视的,这就保证了方向的准确性和航行的安全。

为了比较准确地定位航船所在的位置,郑和采用了天文定位的方法,观测天体的高度,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某个固定地点,在每年同一时间,这个天体的高度是不变的。郑和每次下西洋,总是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趁东北季风出航,趁西南季风返航。所以,船队总是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到达相同的地点,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比较固定的时间进行天体观测。为此,郑和还特地制作了专门观测天体高度的仪器,叫作“牵星板”。用航船所测得的某一天体的高度,和所要到达的目的港该天体的高度差,就可估算出航船与目的港的距离。再利用航海图中标明的航向,就可以顺利航行到达港口。(www.zuozong.com)

郑和还利用观测太阳和其他天体在空中的方位来判断方向,结合指南针一起使用,结果确定出来的航向就非常准确。这就叫作“天文导航”。

有外国学者专门研究了郑和天文定位和海图的准确性,认为海图上的航线误差一般不超过5度。在六百多年前就有这么好的定位仪器和这么精确的海图,说明当时我国的航海技术是十分先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