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17%常思考,77%常交流

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17%常思考,77%常交流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既有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值得进一步加强教育的方面。调查发现17%的学生经常思考人生问题,77%的学生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人生问题。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平时虽然经常给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但是并不细致、系统、全面,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三观”内涵的全面、系统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和理解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17%常思考,77%常交流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既有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值得进一步加强教育的方面。值得肯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在问到你最喜欢哪种人生观时,70%的学生选择“乐观、进取”的人生观,15%的学生选择享乐主义人生观,11%的学生选择拜金主义人生观,4%的学生选择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选择错误人生观的同学,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人生观对未来人生的危害性。

第二,中职阶段正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学们能经常静下心来思考或与其他同学交流人生问题。37%的学生认为中职时代思考人生问题有意义,56%的学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意义,只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意义。调查发现17%的学生经常思考人生问题,77%的学生经常与其他同学交流人生问题。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人生的黄金期,及时、全面、准确地开展人生观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在人生旅途中,绝大多数同学更加重视亲情关系和友情关系。86%的学生认为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是家庭和亲情关系,13%的学生认为是朋友友情关系,1%的学生认为是同学关系。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27%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3%的学生是为了自己的乐趣。这就为我们进行人生观教育找准了关键的切入点,就是亲情。感恩社会、奉献社会,首先要感谢和回报父母。

第四,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深知“我的未来,我做主”。对于自己的未来,73%的学生认为“机会与挑战并存”,72%的学生认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奋斗。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46%的学生认为最应当保持“乐观,对前景充满期待”的心态,46%的学生认为最应当保持“淡定,带着一颗平常心”的心态。这种积极面对未来的阳光心态让我们感到欣慰。

调查还发现,学生在人生观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解决。(www.zuozong.com)

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人生观的内涵认识不清。有70%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认识很模糊;有6%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有24%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有清晰的了解。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平时虽然经常给学生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但是并不细致、系统、全面,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三观”内涵的全面、系统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和理解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二是部分学生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即使有也不固定,而且不能持之以恒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39%的同学认为自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48%的同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变换频繁”,只有26%的同学认为自己“目标坚定,为理想而努力奋斗”,56%的同学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有明确人生目标,52%的同学有人生目标,但不能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有9%的同学没明确的人生目标,4%的同学没想过,有22%的学生处于“无所谓,走一步看一步,很空虚无聊”的状况。

三是部分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关于人生目标问题,40%的学生认为“目标远大,任重道远”,40%的学生认为“有目标,但没有实现的动力”。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前景黯淡”,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四是学校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降低,而同学之间的影响提升。5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影响自己人生观的最大因素是“同学的表现和想法”,29%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言传身教”,10%的学生认为是“德育实践活动”,9%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