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的宝剑当然不能总放在鞘里,多情少女荷诺维亚送来的戒指成了阿提拉动武的借口。丧权辱国的东罗马人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主意:暗杀。于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奇特使团出发了。
虽然成了匈奴帝国的唯一主宰,阿提拉并没有马上挥舞他的战神之剑,因为治理庞大的国家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从人口上说,作为一等公民的匈奴人处于绝对的劣势。潘诺尼亚的东哥特人和多瑙河以东的斯皮德人才是主体民族,此外,还有大量的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等日耳曼民族散布在帝国周围。为了争取大多数日耳曼人支持自己,阿提拉创造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体系。塔尖上是高高在上的阿提拉和他的亲信,这些人精通多国语言并擅长文牍工作。其下是东哥特人、斯皮德人以及曾经为匈奴帝国的兴起做出了重大牺牲的斯基尔人。东哥特国王瓦拉米尔、斯皮德大王阿达里克和斯基尔王埃德克因此成为阿提拉身边的红人,对阿提拉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的埃德克还跻身于阿提拉的核心决策层。
作为二等公民,东哥特等三个民族保留了自治权,不用纳税,也不用进入匈奴军队服役,只要在阿提拉召唤的时候及时出兵参战即可。其他日耳曼民族是边缘人,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他们不仅要交税,还要为匈奴大军提供军饷和后勤服务,青壮年则可能随时被征入伍。尽管有层次划分,但在阿提拉眼里,他们都是自己的奴隶,他们的生命和财富都是他赐予的,所以可以随时剥夺。
同南部高度发达、有着成熟官僚机构的罗马帝国相比,匈奴人的政治结构过于单一,甚至比他们称雄于蒙古草原的祖先还要差。和汉朝对垒的匈奴帝国至少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继承制度,左贤王是公认的单于继承人,阿提拉的匈奴帝国连这一条也没做到,是典型的英雄政治,一旦金字塔尖上的大英雄倒下了,整个帝国都可能轰然坍塌。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网状的统治结构才能保证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阿提拉的帝国恰恰没有这个优势,甚至他的潜在继承者——为数众多的儿子们,也没有几个能进入决策核心。这些没有及时树立威信的继承人将来怎么能震得住东哥特人多势众的瓦拉米尔们?匈奴帝国在阿提拉死后迅速瓦解正是他亲手栽种的恶种结出的“硕果”。
阿提拉总算接受了祖先留下的一条经验,即驿递系统。被西方人称为马匹交换站的驿站成为匈奴帝国在地方的唯一政府机构。靠着这些驿站,阿提拉可以及时获得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信息。
在巩固了国内统治后,阿提拉开始实践他世界之王的梦想。在他的南面有三大帝国:东、西罗马和波斯的萨珊王朝。对于曾经的手下败将波斯,阿提拉不屑于亲自动手,他要选择一个代理人。公元447年,匈奴阿卡吉里部从平起平坐的弟兄沦为阿提拉的属民。阿提拉的儿子埃拉克成为他们的主人。阿卡吉里人随即被委以重任,在埃拉克率领下南征波斯。因为波斯人也是游牧民族,为了增加儿子手中的筹码,阿提拉把大批骑兵拨给他调遣,这使得阿提拉本人手里的骑兵数量大大减少。潘诺尼亚草原虽然水草丰美,可地方毕竟太小了,养不起太多的游牧人口,匈奴帝国赖以兴国的铁骑数量也大为缩减。阿提拉手里的步兵越来越多,和他的日耳曼属民已经没有大的区别。这对未来的战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把波斯交给了儿子,近在眼前的东罗马就成了阿提拉检验战神之剑威力的试验品。理由很好找,因为布列达的属下很多不服自己的统治,逃到了东罗马,东罗马政府并没有及时把他们遣送回来(事实是他们没能力遣送这些厉害的家伙)。不过这个理由太不新颖,英明的君主需要一个更好的理由。这时,多情的少女、西罗马公主荷诺维亚主动送上门来。
荷诺维亚聪明伶俐,颇有乃母的风范,对政治很感兴趣。为了防止姐姐干政,瓦伦蒂尼安始终没让她出嫁,唯恐她的丈夫成为她的力量来源。荷诺维亚不甘寂寞,偷偷地和一个宫廷侍卫谈起了恋爱,而且似乎还怀孕了。瓦伦蒂尼安很生气,可家丑不便外扬,只好把姐姐秘密送到表哥兼岳父狄奥多西二世那里,软禁了起来。罗马人似乎没有辈分观念,隔辈人结婚是很常见的事情。瓦伦蒂尼安的母亲普拉西迪娅是狄奥多西二世的姑姑,狄奥多西二世一点也不忌讳,为了联络感情,照样把女儿送给姑姑当儿媳妇。
狄奥多西二世对这个表妹也没办法,于是把荷诺维亚交给自己的修女姐姐们看管。荷诺维亚可不愿意独守青灯,在几乎是修道院的深宫中了此一生。她买通了几个宦官,给阿提拉秘密地送去一封信,信中对阿提拉好一通赞美,然后表示愿意做他的侍妾,陪伴在他身边,并送了一枚戒指作为信物。为了保险起见,荷诺维亚给汪达尔王盖萨里克也发去同样内容的一封信。这回倒是辈分正确,因为不久前瓦伦蒂尼安刚刚同意把女儿欧多基娅嫁给盖萨里克的儿子。如果盖萨里克同意搭救自己,岂不是亲上加亲?可是盖萨里克没那么傻,君士坦丁堡远在千里之外,怎么去救?再说,和阿提拉争风吃醋,岂不是自找麻烦?于是,盖萨里克又把球踢给了阿提拉。
阿提拉倒觉得这是个好借口,于是马上派人到东罗马要人,并调集大军,南下惩罚敢于虐待自己未婚妻的东罗马罪人。公元447年1月27日凌晨,君士坦丁堡发生强烈的地震,96座塔楼中有57座倒塌,城墙更是损坏严重。阿提拉趁机大规模出兵,带领一支庞大的军队渡过多瑙河,从下莫西亚杀进东罗马。但是由于这次率领的主要是步兵,所以前进速度很慢,走到索菲亚时,已经耗掉两个月时间,东罗马人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城墙。勇敢的罗马将军阿纳吉古斯率部在乌特苏河畔和匈奴人展开激战。没有强有力的骑兵支援的匈奴军队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突破了东罗马人的防线,阿纳吉古斯战死疆场。此后的东罗马军队完全丧失了斗志,匈奴大军在巴尔干半岛畅通无阻,先后摧毁了70多座罗马城市。匈奴的先锋部队甚至杀到达达尼尔海峡,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
狄奥多西二世只好于次年又一次求和。阿提拉提出如下条件:在多瑙河右岸制造一个宽度为15天路程的无人区,换句话说,即东罗马帝国把从辛基度姆到色雷斯省的摩维亚之间的广阔领土让给匈奴帝国;无条件释放匈奴俘虏,东罗马战俘则必须按照每人12枚金币的价格来赎回;立即遣返逃往东罗马的匈奴叛民。(www.zuozong.com)
在阿提拉的条件里并没有提到荷诺维亚,因为狄奥多西二世已经把这个烫手山芋送回了罗马。
对于贡金和战争赔款,阿提拉倒没有增加,因为他知道东罗马帝国也拿不出更多的钱,逼得太急了,弄不好会让东罗马政府解体。阿提拉只想让东罗马帝国成为他取之不尽的钱柜,不想摧毁它。因为骄傲的罗马人是不会接受他的直接统治的。钱虽然没增加,但有一个条件,必须立即支付,否则绝不撤兵。
为了筹集这笔巨款,东罗马帝国想尽了一切办法。“每一个元老都被课以某个数目的款子,往往大大超过他的实际财产。但凡是列在他名下的数目,不管他有与没有,都必须缴付……在有些情况下,贵族妇女的家藏珠宝,或者那些一生过惯豪华生活的人的家庭用具,都被拿到市场上出售。”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历史学家普里斯科斯哀叹道:“国家的财富和皇室的宝物,不是花费到正当的地方,而是挥霍于可笑的铺张、俗气的虚饰以及一切娱乐和一切荒淫无度的事情上。”
大概是为了给手下人一个发财的机会,阿提拉在东罗马帝国付清了赔款后仍然不时地派使节前往君士坦丁堡,因为罗马人绝对不敢得罪这些阿提拉身边的红人,肯定会给他们大笔的贿赂。
在匈奴人的重压下,东罗马的财政快要崩溃了。硬拼弄不好要亡国,焦头烂额的东罗马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暗杀阿提拉。但是他们选择的刺客居然是阿提拉的亲信之一——埃德克!
公元449年,阿提拉的两个亲信奥雷斯和埃德克出使君士坦丁堡。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谴责东罗马没有忠实履行条约赋予的义务,要求他们立即执行约定,否则不惜再战。埃德克在闲谈中讲了几句对阿提拉不满的话,东罗马人居然根据这几句牢骚就认为埃德克可以策反!埃德克倒是满口答应,不过要求用50磅黄金作为酬劳。东罗马人这回倒是聪明了一回,表示在事成之后一定支付。
为了配合埃德克的行动,东罗马政府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到匈奴王庭。按照惯例,使团出使需要事先制造一些喜庆的气氛,他们想到了阿提拉的另一个亲信——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是希腊人,是埃提乌斯送给阿提拉的礼物之一。康斯坦丁是阿提拉最信任的助手,几乎是言听计从。康斯坦丁有一大理想:娶个富裕的罗马贵族的女儿做老婆。阿提拉很愿意帮这个忙,于是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他最“忠实”的朋友狄奥多西二世。狄奥多西二世不敢怠慢,赶紧物色了一位富裕的东罗马元老的女儿。可这个女子不识抬举,死活不愿意,他父亲也没办法,因为罗马的法律规定父亲不能强迫女儿服从她不满意的婚姻。这个女子有一个男朋友是君士坦丁堡卫戍部队的高级军官,听见这事很生气,就向这支部队的长官哭诉。长官也很生气,暗中指使军官们联名向皇帝抗议。这事不知道怎么传到匈奴人那里去了,已经付了彩礼的阿提拉很愤怒,说:“如果是皇帝不遵守婚约,那我将到君士坦丁堡来;如果是皇帝手下的人,那我将帮助皇帝镇压他手下的人。”长官可担不起挑起战争的罪名,只好暗中让那个军官与元老的女儿私奔了。狄奥多西二世大为恼怒,可又找不到人,只得另外指定了一位富裕的罗马贵族的寡妇。这个寡妇也不答应,狄奥多西二世终于拿出了皇帝的权威,要寡妇在出嫁和受惩罚之间选择一个。寡妇无奈,只好同意。现在,这桩婚事派上了用场,使团就以商讨婚礼的名义前往,顺便商量一下能否拖欠下一年度的贡金。
这个使团的团长马克西明是个诚实的外交家,他对刺杀阿提拉一事一无所知。使团的翻译维季利乌斯才是这一秘密使命的负责人。历史学家普里斯科斯作为随员参加了这个奇特的使团,他沿途的记录成为我们了解匈奴帝国社会生活实况的第一份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