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路经莱州掖县的朝鲜使者在自己的笔下,除上面提到的朱桥驿、城南驿、沙河铺、新城铺、平里店铺等站点外,还提到了掖县境内的其他一些铺舍站点,如郎村铺、淇水铺、杲村铺、十里铺、二十里铺等。
“郎村铺”,天启元年(1621)朝鲜谢恩使书状官安璥在《驾海朝天录》十月初三日的记载里提到:“早发(沙河),行五十里,朝饭于郎村铺,午过莱州城外。”[102]这说明郎村铺的位置在莱州城与沙河镇之间。上面提到的明《万历莱州府志》记载的莱州掖县的铺舍,也有“郎村铺”。郎村铺,在莱州城西南的今莱州虎头崖镇郎村,距离莱州城约15里,明朝时要路经许多村庄,道路弯弯曲曲,估计应近20里。据莱州地方志记载,郎村系宋朝时建村,这也符合明初设立铺舍的条件,一是在交通要道,二是要有基本的食宿条件。
“淇水铺”,也是明《万历莱州府志》记载的莱州掖县的铺舍。天启四年(1624)三月十七日,朝鲜冬至使赵濈一行出使明朝返程时,“到淇水铺孙姓人家中火”[103],在淇水铺吃的午饭。“淇水铺”,在莱州城北的淇水村,淇水村原属莱州大原镇管辖,随着莱州城区的扩大,现归莱州城港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明朝时的淇水铺离莱州城南门外的掖县总铺和城南驿约十余里。
“杲村铺”,也是明《万历莱州府志》记载的莱州掖县的铺舍。杲村铺在杲村,杲村今属莱州沙河镇管辖。
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者出了莱州城,第一个铺舍是郎村铺,过了郎村铺就是杲村铺,两铺相距十余华里。由于“杲”与“高”音同,有的朝鲜使者把杲村写成了“高村”,如天启三年(1623),朝鲜奏闻(请封)使团一行出使明朝路经杲村铺,书状官李民宬记载:“(六月)二十八日午,历(莱州)城中出西门……抵高村做中火,过夜(掖)县西界,渡沙河”[104]。李民宬记载中提到的“高村”,显然就是“杲村”,因为在莱州城在沙河镇之间只有“杲村铺”,而没有高村铺。更何况朝鲜使团在“高村”不仅仅是路过,还在这里“做中火”,即吃午饭。这样的地方,多是官方设置的铺舍或驿站,所以,李民宬记载的“高村”,应是“杲村铺”无疑。
在杲村西南的“杲村浪石”,还是莱州掖县古代著名八景之一,原野中一片裸露于地表的岩石,起伏不平,纹理分明,远看如浪花翻滚,潮水汹涌,气势颇为壮观。天启元年(1621)七月七日,朝鲜谢恩使书状官安璥在《驾海朝天录》中记载:“三十里有馆,门外多磐石,有川曰:沽村河”[105]。这里说的“三十里有馆”,指的也应是杲村铺。一是杲村铺距离莱州城三十华里左右,二是“门外多磐石”,也与“杲村浪石”相符。只是“沽村河”的名字与杲村周边河流的名字不符,这里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一是朝鲜使者只是路过,虽说译官随行,但莱州的地方话,也有听不清楚的时候。二是历经几百年的时间,河流的改道,名字的变迁都是常有的事。但仅从“三十里有馆,门外多磐石”,就足以证实这里讲的就是“杲村铺”。
天启二年(1622)六月初十日,朝鲜登基使一行出使明朝也路经了距离莱州城三十里的店铺:“到(莱州)南城外店舍,……即调夫马发行至三十里,有店,店头有公廨。知县定人设茶水饭,下轿小歇”[106]。“公廨”,官员办公的场所,这里指的应是地方衙门设置的铺舍。距离莱州城“三十里”,“有店,店头有公廨”,这也都与“杲村铺”相符。这都说明了“杲村铺”也是朝鲜使者出使明朝路经的一个重要站点,负责接待过往的朝鲜使团。
“二十里铺”,崇祯元年(1628),朝鲜冬至、圣节使团书状官申悦道在《朝天时闻见事件 启》中记载:“(七月)初八日乙未,晴,早发,过宋辛次膺故里。午憩莱州二十里铺。,夕抵莱州东馆驿”[107]。前面提到,申悦道一行七月初七日留宿朱桥驿,七月初八日早发朱桥驿,傍晚抵达莱州城留。期间路经“辛次膺故里”和“二十里铺”。
“辛次膺故里”,天启六年(1626),朝鲜谢恩、冬至圣节使一行出使明朝时,也曾路经“辛次膺故里”,正使金尚宪还作有诗歌《莱州掖县界,过宋辛次膺故里》。有关辛次膺的介绍及金尚宪的《莱州掖县界,过宋辛次膺故里》诗,下面还有专题谈到,这里不再赘述。
“二十里铺”,在莱州城北,原为莱州市大原镇二十里堡村,随着莱州城规模的扩大,现归莱州城港路街道办事处管辖。二十里堡在古代驿道线上,古代驿道十华里设一堡,因距离当时莱州掖县城二十华里,故名。“堡”,通“铺”,“二十里铺”,即二十里堡。
除“二十里铺”外,在莱州城北、城南还有十里堡,为了有所区别,城南的十里堡,俗称“南十里堡”。朝鲜使团路经十里堡时,也留有记载,如天启三年(1623)朝鲜奏闻(请封)使书状官李民宬在《癸亥朝天录》记载:“(六月)二十七日……乘昏抵十里铺。夜(掖)县送人来候,遂把火以行,到县城外东馆驲,寓孙姓人家,二更矣。”[108]崇祯元年(1628),朝鲜冬至、圣节使一行返程时,闰四月初二日,从沙河驿出发,过莱州城,“午憩州东十里铺,夕抵朱桥驿”[109]。以上朝鲜使臣记载的“十里铺”,显然是莱州城北的十里堡。城北的十里堡,原为莱州市大原镇十里堡村,因城建的原因,现归莱州城港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十里堡村也在古驿道线上,因距离当时莱州掖县城十华里,故名。
通过上述明代朝鲜使团在莱州掖县境内路经的驿站、铺舍,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勾勒出他们在莱州掖县的路线图:朝鲜使团从黄县黄山驿(今龙口市黄山馆镇驻地),经今招远市西北部沿海一带进入莱州掖县境内,第一站是新城铺(今莱州市金城镇新城),再从新城铺到朱桥驿或朱桥铺(今莱州市朱桥镇驻地),再从朱桥镇到平里铺(今莱州市平里店镇驻地),再经二十里铺(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二十里堡村)、淇水铺(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淇水村)、十里铺(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十里堡村),进入莱州掖县城(今莱州城)城关的驿站或总铺。从莱州城出发,经郎村铺(今莱州市虎头崖镇郎村)、杲村铺(今莱州市沙河镇杲村)、沙河铺(今莱州市沙河镇驻地),从沙河铺出掖县境进入莱州平度县灰埠驿(今平度市灰埠驻地)。
【注释】
[1]《明会典》卷一百二十兵部十五《驿传二》。
[2]《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卷五《驿传》,第二十页。
[3][清]毛贽《勺亭识小录》卷一,山东省图书馆藏本,25-125页。
[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66页。
[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6]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中华书局1980年,第33-34、60、66-67页。
[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64页。
[8]刘焕阳《落帆山东第一州——明代朝鲜使者笔下的登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65页。
[10][韩国]《增补文献备考》卷一七三《交聘考三》下卷,韩国东国文化社1957年,第14页。
[11]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中华书局1980年,第69页。
[1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02页。
[1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20、157页。
[14]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高丽史》,中华书局1980年,第85页。
[1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56-157页。
[1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74页。
[1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03页。
[18][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第2册卷一百七十,中华书局1966年,第821页。
[1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2-16页。
[20]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中华书局1980年,第152、157页。
[21][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6页。
[2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6页。
[2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2页。
[2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页。
[2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2-23页。
[26][韩国]赵冕熙编辑《燕行酬唱录》,韩国棣友企划社2002年,第229页。
[2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2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426页。
[29]《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91、2473页。
[30]《孟子•滕文公》,《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第2714页。
[31]刘凤鸣《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中华书局2010年,第100、99页。
[32][韩国]吴肃羽《天坡集》第二,《韩国文集丛刊》第95辑,民族文化促进会1990年,第47页。
[3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56-157页。
[3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35]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八),中华书局1980年,第3236页。
[36][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册第406页。
[37][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册第407页。
[3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2页。
[3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3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2页。
[40][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3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2页。
[41][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2页。
[42][韩国]《韩国文集丛刊续》第136辑,《明斋遗稿》,韩国民族文化促进会1994年,第289页。
[4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5-256页。
[4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337页。
[4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17页。
[4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46页。
[4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7页。
[4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501-502页。
[4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78页。(www.zuozong.com)
[50][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47-248页。
[51][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48页。
[5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0-251页。
[5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84页。
[5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53页。
[5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0-251页。
[5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438页。
[5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484页。
[5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59-160页。
[5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32页。
[60]《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卷五《驿传》。
[61][清]《乾隆莱州府志》卷五《驿递》。
[62][清]《乾隆掖县志》卷二《驿递》。
[63][韩国]《三峰集》卷二,《韩国文集丛刊》第5辑,民族文化促进会1990年,第310-311页。
[64][宋]《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六《画工》,
[65][韩国]《三峰集》卷二,《韩国文集丛刊》第5辑,民族文化促进会1990年,第319页。
[66]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高丽史》,中华书局1980年,第177、183页。
[6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1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2页。
[6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6页。
[6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7页。
[70][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438页。
[71][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438页。
[72]《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卷五《铺舍》。
[7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2-23页。
[74][清]毛贽《勺亭识小录》卷一,山东省图书馆藏本,25-125页。
[75]《莱州市志》第十三编《沙河大集》,齐鲁书社1996年,第306页。
[76]《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卷五《市集》,第25页。
[7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7页。
[7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17-218页。
[7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46页。
[80][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9-340页。
[81][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501页。
[8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5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78页。
[8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426页。
[8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8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31-232页。
[8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337页。
[8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8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427页。
[8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57页。
[90]《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卷五《兵防》,第十、第十一页。
[91]《乾隆掖县志》卷之二《海防》。
[9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9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438页。
[9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59-160页。
[9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337页。
[9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7页。
[9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290页。
[9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7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157页。
[99][清]毛贽《勺亭识小录》卷一,山东省图书馆藏本,25-125页。
[100][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8页。
[101][清]《嘉庆续掖县志》卷三《文学》。
[102][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337页。
[103][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2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426页。
[104][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9-340页。
[105][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4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57页。
[106][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5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17-218页。
[107][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160页。
[108][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14册,韩国首尔: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年,第337页。
[109][韩国]林基中编《燕行录续集》第106册,韩国首尔:尚书院2008年,第2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