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美、苏的联合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停战诏书》。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9月3日,中国战区日军代表在湖南芷江草签了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正式举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它也是中国人民在对外御侮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陕甘宁边区人民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为之欢欣鼓舞,在各地以各种形式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8月15日,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9月5日,延安两万多人冒雨集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以及中共中央领导朱德、刘少奇等同志出席了庆祝大会。
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但国内的阶级矛盾又很快上升。特别是蒋介石一心想依靠其军事实力上的优势,武力解决共产党问题,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因而在日本投降后,一面命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一面又令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抢占战略要地,并大力收编伪军,为取得军事上的主动权、发动内战做准备。
当时,首先是国内人民在经历了八年的抗战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希望在战后能有一个和平的休养生息时期,因而是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的,就连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士,也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强烈不满。早在国民党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冯玉祥、屈武等就联合提出了《加强民主设施促成国家统一案》,反对武力消灭共产党,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其次,美、英、苏三国虽在战后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盟友变为战略竞争对手,但在中国问题上既争夺又妥协,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外长关于中国现状曾交换意见,他们共同商定关于在国民政府领导下,有一个团结及民主的中国之必要,并必须广泛吸收国内一切民主分子到国民政府的一切机构中。”[7]最后,蒋介石虽有军事上的优势,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还在远离前线的后方,调遣军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上种种因素促使蒋介石不得不改变策略,玩弄假和平、真备战的手法,以摆脱其不利局面,并可嫁祸于人。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如毛泽东拒绝谈判,便可将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如同意谈判,则以做官为条件诱惑共产党交出兵权。此外,即使以上目的均达不到,也可以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其军队调遣争取时间。而美国为了控制中国,一方面借帮助“受降”的名义替国民党向前线运送军队,一面支持蒋介石的所谓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的和平,派出驻华特使赫尔利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www.zuozong.com)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早有察觉,但为了揭露和孤立蒋介石集团,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出发前发表了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准备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必要的让步,以顺应民意,促成全国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到来。同时,也告诫全党,对蒋介石要有必要的警惕,站在自卫立场上,还击国民党的任何挑衅行为。
经过43 天的艰难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共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还确立了和平民主的途径和形式,“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8]重庆谈判虽在中共军队缩编、解放区政权合法化方面仍未能达成协议,但毕竟使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使全国和平有了一线希望,同时也使蒋介石如发动内战,就会在政治上处于被动。
国民党虽然签订了和平协议,但仍以打通交通线为由,在除了陕甘宁的其他解放区都发动了规模不等的军事进攻。1945年12月,鉴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武装进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正式向国民党提出,以停止军事冲突为召开政协会议的前提,于是在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1月10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在改组政府、施政纲领、国民代表大会、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重要方面,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政协会议达成了基本体现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意愿的《关于政府组织问题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通过了以中共的草案为基础的《和平建国纲领》,但在军事问题上仅做了些原则性规定,未能解决实质问题。尽管如此,这次政协会议其意义重大,它是一次成功的合法形式的斗争,虽然协议的内容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未能实行,但其民主精神还是应当肯定的。
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陕甘宁边区人民也迫切地盼望着国内的全面和平。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也为争取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到来而努力,立即着手进行选举,加强边区的政权建设,要“在抗战胜利结束以后,全国进入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之际”,通过普选,“对于全国政治的民主化和地方自治的推行”提供经验。[9]同时,边区政府还着力解决地权纠纷,实行“减租减息”,调节租佃关系,“在农民按照减租法令取得应得的利益后,适当地照顾地主的利益”,明确提出要“保证交租交息”,指出“这是团结解放区各阶层人民的必要措施”。[10]很显然,边区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减租以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边区的经济及各项事业,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对边区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团结,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局面,为推动国内的全面和平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