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让企业愿意投入,投有所值,形成多头投入、多方办学的投入格局,从而从资金方面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

要办好一件事情,中国古语讲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课程建设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具备三方面内容:政策体制保障、资金扶持、人员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一、政策体制保障是实现高职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课程的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要出台一系列促进学校加强课程建设的政策;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鼓励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完善课程建设的标准机制、监控机制、督导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申报机制、管理机制、长效机制

(一)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性规定,理顺职业院校同行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的关系

解决协调好诸如双证书认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利用,产学结合办学实行政策。鼓励支持建立多层级、多专业的校企理事会,完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与制度。政府要统筹协调,加强领导,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尽快形成院校、政府、用人单位合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1]

国家在职业教育法中增加专门条款,规定国有、集体及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即将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的高校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培训,并能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政府财政设专项经费支持(用于访问工程师的工资福利、被访问单位的补贴等);政府制定专门政策,对访问工程师中符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其他系列中、高级职称)条件的,认定工程师资格和高级工程师(或其他系列中、高级职称)资格等。同时,国家制定专门政策,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2]

(二)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学术自主性、创新型,灵活有效地加强课程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再加上历史原因,受原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指目前高职院校的主体公办高校)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行业、企业,学院领导由上级委派,虽然高校去行政化提了多年,但目前各高职院校,行政色彩依然很浓,官本位痕迹多,人事分配制度不够灵活,用人选人机制僵硬,在学术气氛融造方面还显不足。面对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必须打破过去影响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术自主性、创新型,灵活有效地加强课程建设[3]

职业技术学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正实现敞开大门办高职的理念,广泛吸收政府、行业、企业、事业甚至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来。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广纳百川,努力创造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注重课程等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建设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示范职业院校。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制度创新,鼓励各高职院校建立多元化、弹性化的分级管理体制;从各高职院校内部上看,各高校要健全行政决策体制,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制,完善学术建设体制,海纳百川,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探讨研究课程建设,谋得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4]

二、师资培养是高职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www.zuozong.com)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高职教育必须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努力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课程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较高职业素质,才能有效完成课程方案设计、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内部提高,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外部引进,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5]

三、多方办学,增加投入是高职课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实现高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比例逐年提高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渠道。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开发,因而在教学设施与设备方面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为了确保高职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坚持政府办学为主体、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方针,不断加大对高职课程的投入力度[6]

课程建设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式要适合学生并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提高,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院课程体系整体发展,还要有利于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能满足企业人才需要并促进其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让企业愿意投入,投有所值,形成多头投入、多方办学的投入格局,从而从资金方面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 芮小兰、宋晓.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J].职业技术,2009(12).

[2] 王明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3] 芮小兰、宋晓.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J].职业技术,2009(12).

[4] 王明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5] 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

[6] 王明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