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起源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国际社会团体首次提出生存水平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断地完善。据统计有160余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也有数十种,分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繁多的定义充分反映出在这一重大世界性问题上的纷争,反映出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归根结底是一种哲学系统、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涉及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科学观等广泛的领域[1]。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必须把核心与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发展的状态则是可持续,而非短暂、间歇或者阶段性的方式,这是发展方式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发展观念上的一种革命。
(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一,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变事物的发展方式,使事物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事物发展初期都会经过由粗放发展向精细化发展或者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事物稳定、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事物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事物发展是需要各要素共同起作用,整体促进事物的发展,在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各有侧重,只有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事物可持续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从全局、长远、根本上考虑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特征,才能更加合理地使事物得到发展。
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以解释为坚持以人为中心,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
也有学者认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围绕人的可持续发展,即围绕这一教育类型的人才规格、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人才的成长成才展开的[3]。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整体的教育发展观,也是特定的教育发展战略,它首先纳入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构架,同时又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指向高职教育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
本书认为应当从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方面来着重考虑,即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的具体专业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及内容可持续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职院校文化可持续发展。上述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各要素的基本内涵有机整合不断完善,最终可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规模扩张也带来了教育教学资源的紧张,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良莠不齐,过度扩张会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尴尬处境,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调整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正确选择。
内在必然性: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往下对接中等职业教育,往上对接职业教育本科。从教育内部结构来看,既是中等职业的继续,又是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来看,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符合产业升级和经济调整的需求,有利于可持续发展。(www.zuozong.com)
外在必然性:首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是持续不断的,近年来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形势大好就证明了这一点;其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愈加强烈,高等职业教育正好圆了一部分青年的大学梦,同时也使一部分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解决了这部分家庭脱贫致富的问题;第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促使高等职业教育担当文化传播的历史重任,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呈现在大众面前,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积极评价和认可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宏观层面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从微观层面,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
1.国家层面正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运行机制良好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过渡,内部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的良好机制,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积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3.社会广泛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
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五、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进程和变革情况,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和教育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直接而且巨大的促进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口素质的直接提升,尤其是提升直接服务社会一线的产业工人等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素质;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使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1] 彭立威、邓学建主编.可持续发展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 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P28.
[3] 李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2期,P8.
[4] 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