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道中晓发[1]
晓色分前岭,残星带马头[2]。
霜寒偏到足[3],雪重不胜裘[4]。
峡度瓦亭口[5],门迎清水沟[6]。
中途渐行旅[7],盗贼得无憂。
【校记】
[1]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题为《平凉道中晓发口占》。
[2]残星带马头: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初阳迎马头”。
[3]足: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履”。
[4]重: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冷”。
[5]度: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束”。
[6]迎: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过”。
[7]中途渐行旅: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平凉道中晓发口占》作“道旁见行旅”,又作“前途渐行旅”。
望崆峒山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七,诗人赴陇途中游崆峒山,作诗感怀。
问道广成迹[1],登临汉武雄[2]。
防身不用剑,独自倚崆峒[3]。
【校记】
[1]广成迹: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七)《望崆峒山》作“经黄帝”。
[2]登临汉武雄: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七)《望崆峒山》作“巡游说袒龙”。
[3]独自:《诗集续编稿本》卷四《望崆峒山》作“何事”。
宿瓦亭驿[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月,诗人赴陇途中宿瓦亭驿,作诗感怀。
峡里瓦亭镇,荒垣隐久曛[2]。危崖村落聚[3],竟夜鼓鼙闻[4]。此地驻有防军。旧说隗嚣守[5],曾傅吴玠勋[6]。伟哉形胜地[7],叹息且妖氛[8]。
【校记】
[1]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题为《宿瓦亭驿》。《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结深稳,有杜意。”
[2]隐久曛: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落日曛”。
[3]聚: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合”,又作“寄”。
[4]夜: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夕”。
[5]旧: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曾”。
[6]曾傅: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谁收”。
[7]伟哉: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宿瓦亭驿》作“可怜”。
[8]叹息且妖氛: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宿瓦亭驿》作“回首惜妖氛”。
抵隆德县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月,诗人赴陇途中抵隆德县,作诗感怀。
举目蓬蒿徧,颓垣瓦砾平。
归民稀旧户,馁卒守孤城。
驿废驰无马,楼荒夜不更。
多情怜邑宰,手版道傍迎。
途次得仲建书却寄[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诗人赴陇途中作诗寄友人周仲建。
墓雪随书来,天涯慰远目。
到手沧海珠,入怀昆山玉。
义重季布诺,忠殷子贡告。
纸尽意不尽,费我灯烛读。
坦然心神开,顿觉愁念束[2]。
与君曩追攀,昕夕过从熟。
欢会忘时日,但怪别离速。
每忆载酒地,辄令旧怀触。
边塞尚烽烟[3],赤地惨不绿[4]。
村落余荆榛,水火剧菽粟。
杳杳《陇头》吟,哀哀《伊凉》曲。
人生堕风尘,谁复限川陆。
敢慕班超侯,休作阮籍哭。
别后勿相思[5],餐饭各自勖[6]。
【校记】
[1]《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发端遒警。”又云:“深厚。”
[2]念: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途次得仲建书却寄》作“怀”。
[3]尚烽烟: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途次得仲建书却寄》作“饶霜雪”。
[4]赤地惨不绿: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途次得仲建书却寄》作“寒山不能绿”。
[5]别后勿相思: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途次得仲建书却寄》作“无为儿女伤”。
[6]餐饭: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二十九)《途次得仲建书却寄》作“前程”。
静宁晓发[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月三十,诗人赴陇途经静宁,作诗感怀。
河水涸流处[2],云山欲晓时[3]。
霜华侵席帽,冰柱上鬚髭。
朽草积荒栅,寒烟出短篱[4]。
防军前堡是[5],一角见旌旗。
【校记】
[1]《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结意自然,有言外意。”
[2]处: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三十)《静宁晓发》作“地”。
[3]欲晓时: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三十)《静宁晓发》作“晓日时”。
[4]寒: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三十)《静宁晓发》作“荒”。
[5]是:日记(同治壬申年十月三十)《静宁晓发》作“在”。
宿青家驿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中宿青家驿,作诗感怀。
稍稍荒厓暮[1],蒙蒙夕雾昏。
溪桥搘有木[2],土室掩无门。
野哭谁家子,笳声何处村。
不眠憂八口,起坐更开樽。
【校记】
[1]稍稍: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宿青家驿》作“悿悿”。
[2]溪桥搘有木: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宿青家驿》作“板桥搘有石”。《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宿青家驿》作“渠桥搘有石”。
由翟家所至会宁[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一,诗人赴陇途经会宁,作诗感怀。
涧道行无极[2],沿流乾未曾。
俗称七十二道足不乾者即此地。
车轮时曳水,马足不离水。
深浅频寨涉,回环但谷陵。
泥涂幸免辱,洁已我犹能。
【校记】
[1]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一)《由翟家所至会宁》诗句后无附语。《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曳字妙,车轮曳踵浅其轮,两典相合。”又云:“车轮一联不问而走,为无言讲也。”
[2]道: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一)《由翟家所至会宁》作“底”。
会宁道中至日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经会宁,作诗感怀。
飞鸟前人息[1],斜阳暮色兼。
红厓白封雪,十户九无檐[2]。
陇俗糞为炭,山家土作鹽[3]。
旅愁随至日,一线各长添。
【校记】
[1]前: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九)、《诗集续编稿本》卷四《会宁道中至日》作“先”。
[2]户: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会宁道中至日》作“室”。
[3]山家土作鹽: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诗集续编稿本》卷四《会宁道中至日》作“山沟水似鹽”。
途中即事[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中作诗感怀。
间道时通塞[2],行人尚寂寥[3]。
原田稀播种[4],林木半摧烧。
雪冒青岚山名晓[5],云连陇水遥。
何来路傍骑[6],三五卷征镳[7]。
【校记】
[1]《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以下写景老真,不同泛乏之作,故佳。”又云:“连字亦略单而不易改。”
[2]间道: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道里”。
[3]行人: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关河”。
[4]稀: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谁”。
[5]冒: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积”,又作“戴”。
[6]何来路傍骑: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荒村完舍少”。
[7]三五卷征镳: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六)《途中即事》作“鸡度是寒宵”。
夕次西巩驿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经西巩驿,作诗感怀。
古驿荒山顶,缭垣积雪边。
濚洄双峡石,寥落几家烟。
无井窖藏水,多风屋漏天[1]。
劳生吾敢恨,渐喜却愁眠[2]。
【校记】
[1]漏: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夕次西巩驿》作“见”。
[2]渐喜却愁眠: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夕次西巩驿》作“万事且随缘”。
旅况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中作诗感怀。
关塞山重阻,风霜地一隅。
无边无瓦砾,是处是榛芜。
八口音书绝[1],殊生岁月徂。
村醪晚来覛[2],差得慰穷途。
【校记】
[1]绝: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旅况》作“隔”。
[2]村醪晚来覛: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初七)《旅况》作“浊醪馈邑宰”。
次安定县[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赴陇途经安定,作诗感怀。
东道人谁主,北风天正寒。
借车为旅舍,蓄粝预晨餐[2]。
白髮愁争益[3],青山梦易闌。
韙哉杜陵语,过陇自艰难[4]。
【校记】
[1]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题为《晚宿口占》。
[2]蓄粝预晨餐: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晚宿口占》作“粝米供饥餐”。
[3]争: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晚宿口占》作“偏”。
[4]过: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晚宿口占》作“度”。
宿董家寨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二十二(是日诗人离甘肃兰州赴秦州)后,路经董家寨,诗人作诗感怀。
落日依荒寨,愁生旅客途。
避兵田半废,经火地全枯[1]。
鸡犬混牛马[2],衣冠杂炭涂[3]。
邻翁晚来谒,书刺进村酤。
【校记】
[1]地:《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十一)《宿董家寨》作“道”。
[2]鸡犬混牛马:《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十一)《宿董家寨》作“鸡犬有家有”,又作“牛马混鸡犬”。
[3]衣冠杂炭涂:《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十一)《宿董家寨》作“棘茨无事无”,又作“蒿茨杂炭涂”。
次碧门关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由兰州赴秦州途经碧门关,作诗感怀。
一自出京洛,轮蹏不暂閒。
衰颜与愁髩,陇水并秦山。
夕宿荒厓里,晨行破谷閒。
到官今有日,喜及碧门关。
宿王家堡[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一月,诗人由兰州赴秦州途经王家堡,作诗感怀。
暝色延荒堡,萧条景物凄[2]。
屋低每头打[3],墙矮仅肩齐[4]。
鼓角军中幕,牛羊岭下蹊。
自怜普天土,我独赋征西。
【校记】
[1]此诗为《宿王家堡》定稿,初稿录于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题为《不寐》。
[2]萧条景物凄: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不寐》作“征人逐鸟栖”,征人又作“劳生”。
[3]每: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不寐》作“辄”。
[4]仅: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十四)《不寐》作“只”。
初至秦州[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时诗人已至秦州,於岁暮作诗感怀。
城市环山色[2],轩楹坐行阴[3]。
今朝监郡印,敢负济时心[4]。
边雪连鱼海,关云接凤林。
到来才几日[5],人事已相侵。
【校记】
[1]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题为《初到秦州》。
[2]环: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初到秦州》作“惟”。
[3]坐: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初到秦州》作“皆”。
[4]敢: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初到秦州》作“空”。
[5]才: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初到秦州》作“曾”。
除夕[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时诗人已至秦州,于岁暮作诗感怀。
除夕在天水[2],追欢忆帝都[3]。
乾坤吾道拙,风雪小臣孤[4]。
四十改明日,蹉跎笑此躯[5]。
豺狼剧鬼魅[6],漫思吓桃符。
【校记】
[1]《诗集续编稿本》卷四在此诗上方批云:“似用莫字较为自然。”不知批句何所指。又在此诗末空白处批云:“兹诗写道中景味,抵一篇风土记。笔亦沉挚,绝似老杜纪游诸作,较长庆集咏风土实为后来居上也。可见言贵有物,惟处处皆实,不假作,自来绝唱也。”殆此处所评者,指董文涣在往秦州路途中之所作也。
[2]夕: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作“夜”。
[3]忆: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作“惜”。
[4]风雪: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作“关塞”。
[5]蹉跎: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作“支离”。
[6]豺狼剧鬼魅:日记(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作“豺狼非鬼怪”。
对雪[1]
【题解】同治壬癸酉年正月初八,时诗人于秦州备兵,冬日作诗感怀。
吾道有谁同,閒庭寂寞中。
云欺朝夕日,雪逐去来风。
尘覆樽空绿。炉寒烬谢红[2]。
京华消息断[3],忍坐向书丛。
时眷口尚留都门。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对雪》诗句从无附语。
[2]谢: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对雪》作“拨”。[3]京华消息断: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对雪》作“乡书愁不至”。
寄周荇翁[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诗人作诗寄友人周荇农。
一自违词伯,无朋更盍戠。
西征潘岳赋,北望杜陵心。
用杜老“君恩北望时”句。
客里渐诗少[2],愁来只梦寻[3]。
尺书经岁隔[4],空作陇头吟。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题为《寄周荇老》。
[2]客里: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寄周荇老》作“病后”。
[3]只: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寄周荇老》作“独”。
[4]经岁隔: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八)《寄周荇老》作“断消息”。
寄怀都门诸同人[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诗人作诗寄怀都门诸友人。
自被微官束,寂寥心寡欢[2]。
印硃齐墨下[3],案牍并书摊[4]。
客梦春随积[5],羁愁酒借宽[6]。
知音各台省[7],苦调向谁弹。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题为《寄都门友人》。
[2]心寡欢: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无所欢”。
[3]齐: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兼”。(www.zuozong.com)
[4]并: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杂”。
[5]春随积: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憑宵送”,又作“随春积”。
[6]羁愁酒借宽: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杂怀借酒宽”。
[7]知音各台省: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寄都门友人》作“故人隔天末”。
简田忠普兴恕军门[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诗人作诗柬友人田忠普(田兴恕)。
二十登壇节制尊,威名高义动乾坤。
文昌更见兴黔化,定远何曾思主门。
万口同声惜清议[2],一身负谪答君恩。
烟氛不久销西极,早晚天书下紫阍[3]。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题为《简田忠普中丞》,初稿、附诗据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同治壬申年十二月二十五)补。
[2]惜清议: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简田忠普中丞》作“留清仪”,又作“留士仪”。
[3]紫: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九)《简田忠普中丞》作“帝”。
简田忠普兴恕军门[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诗人作诗简友人田忠普。
功高年少位辞尊,隻手旋乾并转坤[2]。
投鼠忌成贾生痛[3],登龙望切李膺门[4]。
盛名已谢庸流福,严谴宁非圣主恩。
自古蛾眉易谣啄,问天我欲呌重阍。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题为《再次前韵答忠普军门》,附诗据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补。
[2]并: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再次前韵答忠普军门》作“力”。
[3]痛: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再次前韵答忠普军门》作“策”。
[4]切: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再次前韵答忠普军门》作“倚”。
偶然作(二首)[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诗人作诗感怀。
拙宦聊同隐,闲门书亦扃。
水声池畔屋[2],山色竹边庭[3]。
有益开黄卷[4],无人对绿醽[5],
经旬案牍减[6],差喜免劳形。
一自来天水,鬓毛争益斑。
凌晨方睡起,是事便心关。
小市薪兼米,空城谷间山。
宾朋屡还往,冠带几能闲。
【校记】
[1]《拙宦》一首收于《诗集续编刻本》,《一自》一首据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补,此首又题为《秦州署中偶成》。
[2]水声池畔屋: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秦州署中偶成》作“移山入官府”。
[3]山色竹边庭: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秦州署中偶成》作“栽竹近公庭”。
[4]有益开黄卷: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秦州署中偶成》作“几净室生白”。
[5]无人对绿醽: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秦州署中偶成》作“书摊简杀青”,又作“书开简杀青”。
[6]经旬案牍减: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一)《秦州署中偶成》作“旬餘人事简”,又作“经旬人事简”。
早春寄长安同志[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诗人作诗寄长安友人。
正是芳菲节,羁棲倍怆神[2]。
独醒难慰我[3],暂梦亦欺人[4]。
红坼庭花浅,青回砌草新。
长安千里道,离恨镇相因。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题为《初春寄长安同志》。
[2]羁棲: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初春寄长安同志》作“思君”。
[3]独醒: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初春寄长安同志》作“浊醪”。
[4]暂梦亦欺人: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初春寄长安同志》作“春梦故寻人”,寻又作“欺”。
初春感述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诗人作诗感怀春至。
浩荡阳和里,萧条无所亲。
仆馋嫌地瘠[1],俸薄称官贫。
局促难行志,羁孤不觉春。
宦情吾自少,非是故违人。
【校记】
[1]馋: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二)《初春感述》作“顽”。
三次前韵答忠普[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诗人作诗答友人田忠普。
曾入甘泉侍至尊,腐儒何自立乾坤。
出麾再棄班生笔[2],弹铗差依公子门。
永忆家山寻旧约[3],肯将薦牍受人恩。
此身久绝侯王梦[4],八翼休令折帝阍。
【校记】
[1]此诗据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补。
[2]出麾: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三次前韵答忠普》又作“建旄”,或作“建麾”。
[3]寻旧约: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三次前韵答忠普》又作“归里舍”。
[4]身: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三次前韵答忠普》又作“生”。
四次前韵答忠普[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诗人作诗答友人田忠普。
结客常思文举尊[2],况君清气得乾坤。
风尘岂久淹西极,锁錀凭谁倚北门。
暂许联吟说诗句[3],终应前席荷殊恩。
如天万里春无隔,莫道深宫闭九阍。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题为《四次前韵》。
[2]文举: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四次前韵》作“北海”。
[3]吟: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三)《四次前韵》作“床”。
不寐感赋五叠前韵柬忠普[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诗人作诗答友人田忠普。
敢异艰难驭叱尊[2],萧条戎马尚乾坤[3]。
六洲几见迁罗葛[4],诸将何能似棘门。
塞上长城酬壮志[5],镜中华髪负君恩[6]。
客怀已是凄凉甚,宵柝那堪听守阍[7]。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题为《感述五叠前韵》。
[2]敢异艰难驭叱尊: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盗贼宁知天子尊”,又作“谁使潢池憂至尊”。
[3]萧条戎马尚乾坤: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十年戎马暗乾坤”。
[4]迁: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更”,又作“安”。
[5]酬壮志: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空自许”。
[6]华髪: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衰鬓”。
[7]听: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四)《感述五叠前韵》作“更”。
与忠普坐话[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诗人与友人田忠普坐谈,作诗感怀。
少习六韬摧敌骑,近将孤剑滞边尘。
哙生未许横行志,曾子故应擅杀人[2]。
岂有独醒能免笑[3],断无直道可容身。
楚弓得失寻常事,留向千秋论屈伸。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题为《与忠普坐谈》。
[2]故应: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与忠普坐谈》作“何妨”。
[3]笑: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与忠普坐谈》作“叹”。
赠张宝卿瑞珍方伯[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诗人作诗赠友人张宝卿(张瑞珍)。
曾向承明文薦雄[2],廿年游宦逐飘蓬[3]。
墙东今遂移山志[4],陇右旧留款塞功。
早识封侯非我辈[5],由来挟策有群公[6]。
故园迢遞淮南隔[7],已许沧波著钓翁[8]。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题为《赠张宝卿观察》。
[2]承明: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南宫”。
[3]游宦: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踪迹”。
[4]墙东: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东堂”。
[5]早识封侯非我辈: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世上浮名尘梦里”。
[6]由来挟策有群公: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眼前春色乱离中”。
[7]淮南隔: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隔淮浦”。
[8]波:日记(同治癸酉年正月十五)《赠张宝卿观察》作“浪”。
登秦州城楼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二月初三(是日诗人至秦州)后,诗人登秦州城楼作诗感怀。
立马城楼望眼开,韩公曾此筑崔嵬[1]。
云横诸葛行军壘,树隐伏羲画卦台[2]。
白日苍凉檐外转,疏鐘迢遞鸟边来[3]。
秦州自古称形胜[4],监郡惭非保障才。
【校记】
[1]筑崔嵬: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登秦州城楼》作“辟蒿莱”。
[2]树隐: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登秦州城楼》作“山接”。
[3]迢遞: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登秦州城楼》作“摇漾”。
[4]秦州自古称形胜: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登秦州城楼》作“秦州旧是形胜地”。
天水[1]
【题解】同治癸酉年正月初七(是日札委黄翥先搃查秦州五城防务)后,诗人作诗感怀。
迢遞来天水,蹉跎逾早春。
鸟能解衙报,鼠不背官贫。
午枕回辰梦[2],新僚得旧人。
(门下士黄西村新署秦牧)[3]。
豺狼当道远[4],何事戄埋轮。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题为《何事》。
[2]午枕回辰梦: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何事》作“午枕犹晨梦”,午又作“宵”。
[3]得: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何事》作“亦”,句后附语为“门下士黄生翥先新委署理秦牧篆”。
[4]当道: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何事》作“眼前”。
郡斋晓晴[1]
【题解】同治壬申年十二月初三(是日诗人至秦州)后,诗人作诗感怀。
料峭轻寒日,霏微薄霁天[2]。
一林青过雨[3],千竹翠含烟[4]。
露蕊蜂争趁[5],风丝蛛倒悬。
诗情何处好[6],多在晓霞边[7]。
【校记】
[1]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题为《官斋晓霁》。
[2]薄: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晓”。
[3]一林青过雨: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疏林初过雨”。
[4]千竹翠含烟: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碧草尽含烟”。
[5]蜂争趁: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蜂齐集”。
[6]诗情: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春光”。
[7]多在晓霞边:日记(同治癸酉年二月初十)《官斋晓霁》作“只在晓霞前”,晓霞又作“晚樽”。
游玉泉观
指涂出郊垧,策马度巗麓。步入窈窕云,径转萧槮竹。
石磴千纡盘,烟崿万回复。北冠秦庭峭,南带渭流曲。
巡栏目桥虹,坐井耳泉玉。洞邃尘古封,磵阴雪冬蓄。
轩纳岚气青,亭收野色绿。林风拭茵席,池鸟劝醽醁。
字画苞符秘,词壇杜李躅。(观有仓颉殿及李杜祠)。
神仙真可寻,灵異若有瞩。石洞象得道三仙人。
鹿化已寂灭,鹤飞岂沉陆。即事欣怀适,抚躬惭羁束。
佳宾暂淹留,归驾屡踯躅。休暇倘有时,游娱会再续。
春日杂述(三首)
官简容吟啸,棲閒卧竹庭。柳舒依槛碧,草坼故春青。
雨砌蜗涂篆,风廊鸽落翎。新诗谁可语,吐向枕衾听。
一榻临池水,声喧丛竹间。烹茶贮檐雪,安砚向窗山。
积牍偏妨目,春醅不到颜。日来热客谢,容得片时閒。
亭榭惬幽性,无文学解嘲。巡檐鸽戏粟,入户燕寻巢。
竹解风前箨,藤低雨后梢。静中佳趣在,未可等閒抛。
初 晴
客散园林寂,晴初景色鲜。棲花轻重露,蒙竹浅深烟。
雨化积檐雪,池奔穿壁泉。官书与简册,相伴度春天。
送宾卿方伯之蜀
未见识名久,才逢倏别筵。陇城春草路,蜀道夕阳边。
解印宁关病,买山可有钱。此行依卯弟,应少客愁牵。
令弟翰卿大令任蜀中新番县。
再送宝卿
青草随征马,西行路几千。云遮关外树,梦隔蜀中天。
身世终轮命,琴书不满船。羁怀付尊酒,直道古皆然。
春日登城眺望
遥天低旷野,纵目倚春晖。树隐陇城渺,雪增秦岭肥。
鸟声报春日,草色变征衣。回首蓟门道,苍然起夕霏。
咏柳絮
势倚东风敢作狂,虚空聚散任飘扬。
不知身是无根物,飞絮漫天遮太阳。
赠秦州牧黄生西村
怜子风尘屈,未鸣高岡凤。戎幕理繁剧,日月簿领送。
朅来摄天水,欢声万口共。布惠非市名,兴仁在间讼。
相期新政举,遥听神君颂。无谓一郡小,牛刀可鸡用。
题忠普军门放歌行诗册
自我来天水,佳朋久暌隔。结交得田公,初面如旧识。
形骸忘宾主,谈笑倾肝膈。史鉴诵如流,百万腹兵革。
疾恶刚直肠,安边飞腾策。长篇昨枉贻,笔力追甫白。
自言羁此邦,七阅庭草碧。悠悠失木猱,矫矫避缯翮。
功业悲髀拊,光阴叹虚掷。孤忠効无门,往事愧畴昔。
在昔镇黔阳,地处西南僻。邪说久横行,愚氓半煽惑。
祸变生畿辅,奚暇顾边域。天子尚蒙尘,四郊暗鬼蜮。
疆吏等壁观,无心矜窘厄。挺身冒时艰,张目视仇敌。
杀一大司铎,奸党膽寒百。以此忌投鼠,失意见迁斥。
已分老穷荒,谁知蒙帝泽。读罢掩卷坐,抚躬还自息。
曩余忝讲幄,此事实目击。斯文未尽丧,匡扶窃有力。
国家张四维,士气赖奋激。孤立期同志,求声快良覿。
羡公能反经,足以惩邪匿。身虽遭迍邅,名逾增辉吓。
朝廷鉴其忠,生还故诏释。夺我塞上友,飘飖行南适。
临歧怀抱恶,对酒涙潜滴。天道有回环,皇极归正直。
攘夷而尊夏,舍公其谁职。终为苍生出,不见谢安石。
由秦州抵秦安作
【题解】同治甲戌年正月初三,诗人离秦州赴兰州途经秦安,作诗感怀。
襆被辞天水,迢遥计客程。出门未亭午,缓轡看山行。
怪石马前向,孤霞鸟外明。深情愧县吏,官烛出城迎。
晓发马营[1]
【题解】同治甲戌年正月初三,诗人离秦州赴兰州途经马营,作诗感怀。
稍稍曙烟启[2],行行晓月低[3]。
溪桥或见树[4],山麦不成畦。
带郭墓凭鼠[5],隔河村报鸡[6]。
高楼前堡是[7],疲马几回嘶[8]。
【校记】
[1]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题为《即事二首之一》。
[2]稍稍曙烟启: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漠漠曙烟启”,启又作“散”。
[3]晓月: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晓日”,启又作“残月”。
[4]溪桥: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溪村”,启又作“驿楼”。
[5]带郭墓凭鼠: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霁雪熀人目”,熀又作“眩”。
[6]隔河村报鸡: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飞蓬逐马蹄”。
[7]高楼前堡是: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烧痕春色人”。
[8]疲马几回嘶:日记(同治甲戌年正月二十一)《即事二首之一》作“碧草渐凄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