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秉衡:陇南书院、黄钺起义与运筹谋划的关键人物

高秉衡:陇南书院、黄钺起义与运筹谋划的关键人物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秉衡像高秉衡,初名文衡,字渔山,号蘧庐。高秉衡与之相知甚深,给黄钺上书密信一封,鼓励黄钺率众起义。黄钺接受高秉衡建议,于1912年正月二十三日在秦州宣布独立,在秦州召集仁人志士,力图扩大革命成果,高秉衡为其运筹谋划,周到细致。高秉衡和许多同盟会的朋友被捕入狱,他义正词严,绝不屈服,过了很长时间才被释放。

高秉衡:陇南书院、黄钺起义与运筹谋划的关键人物

高秉衡像

高秉衡(1864—1942),初名文衡,字渔山,号蘧庐。秦安县兴国镇先农坛人。幼年即天资聪颖,为诸生时,才名闻于县内。后就执教于陇南书院,山长任其昌先生甚为器重,追随任先生十余载。1901年,在辛丑乡试中中为举人,北上应试不第,亲眼看见了清政府立宪政治的虚伪。于是厌倦科举,放吟出都,回归故里以求经世致用。曾主讲漳县武阳书院、秦安景权书院,为当地培养出许多人才。后前往兰州,创设师范学堂,为当时的名流所推重。后又归乡创办学校,提倡维新改革,奋发精进,秦安县内士风为之一变。地方守旧势力纷纷反对,视为异类。辛亥革命之后,甘肃顽固守旧势力庞大,风气未开,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湖北黄钺受总理孙中山先生之命来甘肃宣传革命,因与甘肃总督长庚为故友,领一旅兵守备于秦州。高秉衡与之相知甚深,给黄钺上书密信一封,鼓励黄钺率众起义。黄钺接受高秉衡建议,于1912年正月二十三日在秦州宣布独立,在秦州召集仁人志士,力图扩大革命成果,高秉衡为其运筹谋划,周到细致。不料省上军队突然出现,迫使黄钺离去。高秉衡和许多同盟会的朋友被捕入狱,他义正词严,绝不屈服,过了很长时间才被释放。

他所书的《上黄钺书》,洋洋洒洒数千言,慷慨激昂,气势恢宏,阐扬孙中山革命之大义,启迪西北民智,在士人和民间广泛流传,为西北宣传国民革命的重要檄文,在广大民众心中种下了思想的种子。这篇文章后收入《陇右光复记》中。(www.zuozong.com)

民国以来,他组织国民党秦安支部,倡导后学努力革命大业,终因局促于偏远县域,人们思想守旧,不能伸其大志。他只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集资兴学、治理地方事务中。被县内乡民推为祭酒,奔走于公益事务,聊以寄托。高秉衡生性孝友,治学博观约取,早年文采焕发,波澜壮阔,工诗、古文辞,老年独居一庐,读书涉猎先秦诸子、佛家内典、西方哲学,汇通中西,尤其会心于研熟宋明诸儒学说,探求生命及心学要旨。效法王阳明、李二曲先生,耄耋之年,仍然手不释卷。一日,觉身体不适,在与友人促膝相谈中,随口吟诗一首:“生前一点灵,形骸是其屋。屋坏不堪居,归去惟求速。”吟罢转侧而逝,享年七十有八。著有《蘧庐文钞》《秦安县志》《高氏家谱》等。

(秦安县县志办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