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目标
掌握: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
熟悉: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了解: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变化。
1.唾液腺 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减少,每日分泌量仅为青年人的1/3,特别是在病理或使用某些药物时使唾液分泌更加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萎缩易于角化,常导致口干和说话不畅及影响食物的吞咽。
2.口腔 老年人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磨损,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牙釉质变薄、发黄,使釉质下牙本质神经末梢外露,对冷、热、酸、甜、咸、苦、辣等刺激过敏,易产生酸痛;牙髓的暴露易引起疼痛,并易发生感染。牙槽骨萎缩,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一方面牙列变松,食物残渣易残留,使龋齿、牙龈炎的发病率上升;另一方面牙齿松动、脱落,使咀嚼能力大为下降,影响营养的吸收,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下降,特别对咸味感觉显著迟钝,食欲下降,影响老年人对营养素的摄取。(www.zuozong.com)
3.食管 老年人食管黏膜逐渐萎缩,黏膜固有层的弹力纤维增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食管非蠕动性收缩增强,伴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活动减慢,而食管蠕动性收缩减少,使食管非排空延迟,食管扩张,输送食物的功能减弱,可引起老年人进食减少,营养吸收困难。同时,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下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自发性反流,而使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的发病率增高。由于食管平滑肌的萎缩,使食管裂孔增宽,从而使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也增高。
4.胃 胃黏膜变薄,平滑肌萎缩、弹性降低,胃腔扩大,易出现胃下垂。因血管硬化,胃黏膜供血不足,血流减少,使黏膜内的腺细胞减少或退化;老年人胃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60岁下降到正常水平的40%~50%,对细菌杀灭作用减弱;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使胃消化作用减退,影响蛋白质、维生素、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可导致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老年人胃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代谢产物、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使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便秘等。
5.肝、胆 肝脏实质细胞减少、变性,肝脏萎缩,使肝脏重量逐渐减少;随着肝细胞数的减少,可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α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轻度增高;肝糖原减少,轻度脂肪变,吞噬功能下降;肝脏内结缔组织增生,容易造成肝纤维化和硬化。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在肝脏内代谢、排出速度减慢,易引起药物性不良反应,甚至产生毒性作用。故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应考虑到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用药剂量一般应减少。胆囊不易排空,胆汁黏稠,胆固醇增多,易使胆汁淤积而发生胆结石。
6.胰腺 胰腺位置降低,可达第2腰椎水平。胰腺重量逐渐减轻,30岁时为60~100 g,50岁后逐渐减轻,80岁时减至40 g。胰腺的外分泌腺功能下降,但胰淀粉酶、胰蛋白酶与年轻人相同,而脂肪酶减少,影响了老年人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易产生脂肪泻。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下降,导致葡萄糖耐量下降,容易患老年性糖尿病。
7.肠 小肠黏膜和肌层萎缩,肠上皮细胞数减少,肠黏膜皱襞粗大而杂乱,绒毛活动减弱,腺体萎缩,小肠液分泌减少,肠壁血管硬化,血液供给减少,使肠蠕动减弱,排空时间延迟,小肠吸收功能减退,易造成老年人吸收不良,甚至导致小肠功能紊乱,出现急性肠麻痹。结肠黏膜萎缩,肠腺形态异常,结肠壁的肌肉或结缔组织变薄,加之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重吸收增加,粪便坚硬,向前推进粪便的动力不足,直肠对扩张的敏感性降低,故老年人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结肠壁肌肉或结缔组织变薄,加上结肠内压上升,易形成结肠憩;由于骨盆底部肌肉及提肛肌无力,使直肠缺乏支托,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促使直肠向下、向外脱出而发生直肠脱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