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性耳聋护理案例简介

老年性耳聋护理案例简介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也是加速老年性耳聋的重要因素。进展缓慢,多数老年性耳聋患者伴有耳鸣和重振现象。

老年性耳聋护理案例简介

案例引导

患者,女,70岁,家人反映老人近期说话习惯明显变化,倾向于大声说话,经常要求家人重复讲过的话,言语理解不连贯,常常打岔,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一、概述

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双耳听力对称性、进行性下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聋,其主要原因是听觉器官的退化。这种退化过程快慢不一,听觉器官老化程度可因人而异,有的40~50岁就出现严重耳聋,有的80岁听力仍很好。据我国1997年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患病率为787%,其中老年性耳聋为68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认识老年性耳聋,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提供帮助,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病因及分类】

1.病因  一般认为与环境噪声、慢性疾病、劳动强度、生活条件、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吸烟和用药等因素有关。主要是听觉器官的系统性退化所致,退化速度快慢不一,年龄越大,退化越快,因人而异。除增龄性老化外,还有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也是加速老年性耳聋的重要因素。

2.分类  根据病变的不同,可分为感觉性、神经性、血管纹性和耳蜗传导性耳聋。

【临床特点】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进展缓慢,多数老年性耳聋患者伴有耳鸣和重振现象。

【辅助检查】

1.耳窥镜检查  触压耳部以了解有无压痛;用耳窥镜检查耳道,观察充血、肿胀、耳垢栓塞及鼓膜形状;听力评估检查,明确传音性耳聋或感音性耳聋。

2.纯音听力检查  通过测得的听力图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测得的数值可为配戴助听器提供参考。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

衰老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因素,而个体所处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也密切相关。所以,在病史采集中应着重了解以下情况。

1.疾病影响  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可促进听觉感受器和(或)蜗后听神经系统受损,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2.药物影响  链霉素、庆大毒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奎宁、阿司匹林等药物,对听神经均有毒性作用。

3.噪声接触情况  询问有无噪声接触史。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噪声可引起局部血流改变或缺血,使听觉器官供血不足而致耳聋。

4.饮食与血脂代谢状况  长期高脂饮食和体内脂肪的代谢异常促进老年性耳聋。除因脂质沉积使外毛细胞和血管纹变性、血小板聚集及红细胞淤滞,微循环障碍外,还可能与过氧化物对听觉感受器中生物膜和毛细胞的直接损害有关。

此外,应了解老年人有无烟、酒嗜好,有无耳硬化病、中耳炎等病史。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表现为60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听人说话,喜慢怕快,喜安静怕嘈杂;常有听觉重振现象,即“低音听不见,高音又感觉刺耳难受”;言语理解不连贯,常常打岔,常伴有高频性耳鸣,开始为间歇性,渐渐发展成持续性,使老年人的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2.体征  耳部有压痛,耳道充血、肿胀。

(三)心理、社会状况

听力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正常交流,导致老年人性情急躁、抑郁寡欢或产生与社会隔绝感和孤独感,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护理诊断

(1) 感知改变、听力下降  与血供减少,听觉器官退行性病变有关。

(2) 社交障碍  与听力下降有关。

(3) 知识缺乏  与缺少信息、缺乏正确指导有关。(www.zuozong.com)

四、护理措施

治疗和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老年人应避免听力减退的因素,减缓听力退化的速度,适应听力减退的生活,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一)一般护理

1.合理膳食  饮食要清淡,减少脂类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少食过甜、过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局部按摩  教会老年人用手掌和手指按压耳朵,手指环揉耳屏,每日3~4次,以增加耳膜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戒烟、限酒  烟、酒对听神经均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血流缓慢、黏度增加、内耳供血不足。

4.沟通技巧

(1)评估听力检查老年人听力下降程度,同时了解其与人沟通和语言交往的能力及方式。

(2)指导家属与老年人正确沟通首先沟通的环境宜安静,交谈时说话吐字清楚且速度稍缓,不高声喊叫。对老年人不理解的语言,应给予解释而不是简单重复原话。多用眼神或身体语言交流,如说话时倾身向前以表示对老人的话题感兴趣,适时夸大面部表情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老人交谈的欲望和增进理解交谈的内容。对视力较好的老年人可借助写字板、字卡或其他辅助器具与老人交谈。适度使用触摸传递信息,以表示对老年人的热情和关爱。

(二)病情观察

观察听力下降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程度,有无焦虑、烦躁或抑郁等问题出现。

(三)症状护理

协助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以改善老年人的听力。

1.配戴助听器的适应证  验配助听器前,必须由专业医生全面的检查,根据听力损害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不可自行选购随意配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一般情况下,具有中度至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精神及身体状况较好、语言分辨率较高的老年人适合配戴。

2.配戴时间及调整  首先指导老年人掌握助听器各种开关的功能。老年人配带助听器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需3~5个月。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要小,使用2~3个月后重新调整音量和各种控制装置。注意初戴助听器时,应每日先戴1~2 h,数日后逐渐延长佩戴时间,而且上、下午应分开,待完全适应后再整天配戴。

3.对话训练  开始时,先让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训练听自己的声音,适应后练习听电视收音机播音员的讲话,逐步收听其他节目,然后训练对话。训练时,开始要在安静环境下一对一地进行,适应后可进入较多人的环境中进行练习。最后练习在嘈杂环境中听较多人说话。老年人的感觉功能下降常为多种因素并存,因此需要对话训练时间较长,要帮助消除老年人急躁情绪。

(四)心理护理

听力下降,造成与人交往困难,引发抑郁等情感障碍,逐渐与朋友、家人疏远,与社会隔绝,甚至促成老年性痴呆。因此,要耐心地给予老年人帮助,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同时要帮助老年人接受听力减退的现实,寻找积极的生活方式,增强其生活乐趣和社会交往

(五)治疗护理

老年性耳聋属听觉系统的老年性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

五、健康教育

(1)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2) 避免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奎宁等耳毒性药物。

(3) 噪声可使听觉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下降。因此,应指导老年人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看电视、戴耳机听音乐时不宜把音量开得过大。

(4) 适当运动,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避免过度劳累,遇事乐观,保持心情舒畅。

(5) 可适当应用一些预防性药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类、银杏叶制剂等。

(6) 助听器是一种提高声音强度的装置,有助于某些听力减退的患者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应指导老年人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助听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