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12日至1990年2月12日,中南电力设计院会同核一院五所组成湖北核电站选址工作组,深入咸宁和黄冈地区现场踏勘21个核电选址,经过比较、筛选,提出5个可能厂址,通山大畈位列其中。1995年11月28日,中南电力设计院组织专家到通山县大畈镇高坑村,专家从人口密度、水文土质、地理环境、道路桥梁等8个方面对高坑莲花台进行考察后,认为通山高坑在最后3个备选址中,无论是水质、地质、人口密度,还是地形、地相、环境保护都优。县委、县政府获悉后,立即成立争取核电落户通山项目专班,并由计委、水利、气象、土地、交通等单位组成技术顾问团。同年12月28日至30日,中南电力设计院地质专家再次来通山考察和核实选址地质情况。
2004年10月12日,在湖北省核电站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上,位于通山县大畈镇的狮子崖厂址成为湖北核电的首选站址,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05年8月,咸宁大畈核电厂厂址总平面布置最优方案确定。当年底,核电厂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专题研究全面展开,并通过专家评审。2006年2月22日,在国家发改委委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召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核电厂址专家优选会议上,湖北咸宁大畈核电厂获综合排名第一。2007年10月25日,通山县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签订框架协议,中广核、中电投分别派员进驻通山开展工作,中广核集团成立由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进驻通山。2008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湖北大畈核电项目由中广核为控股公司;3月4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标志着我国内陆地区首座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正式落户通山。2010年5月15日,《咸宁核电厂一期工程一揽子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咸宁分公司项目部揭牌仪式在武昌东湖宾馆举行。
大畈核电混凝土搅拌站
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大墈村狮子崖,地处富水水库中段北岸。厂址西南距大畈镇3.1公里,西方距通山县城通羊镇20公里,西北距咸宁市38公里、距武汉市100公里,东北距阳新县城51公里。该项目是咸宁市有史以来的最大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年发电可达350亿度,售电年收入约150亿元,约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大畈核电站首次规划装机40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每期装机200万千瓦,预留第3期两台机组用地。每期正式工期5年。
在“申核”的同时,通山县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2005年1月18日,湖北咸宁大畈核电厂第一个永久性建筑物——气象观测站开工,7月2日至6日核电厂上山公路工程在短短5天内完成,7月至8月核电厂水文站工程完成。2006年3月1日,全长25.87公里、总投资8253万元的湖北核电工程通山至大畈专用公路开工,次年9月竣工。至2007年底,核电厂完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工程水文、大气环评、大件运输等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完成“四通一平”(通车、通电、通水、通讯、平整土地)建设。(www.zuozong.com)
2008年3月,我国内陆地区首座核电站正式落户通山后,时任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任振鹤立即号召全市“一切为了核电、一切服从核电、一切服务核电”。县委书记曾国平在喜讯从北京传来的当天,代表全县干部群众表示:要像1949年欢迎解放军进城一样,用隆重的仪式欢迎核电建设大军进驻通山进驻大畈。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46万通山人民用行动践行着沉甸甸的诺言。通山县坚持“依法依规、和谐推进、安全高效”的原则,举全县之力全面有序的快速推进前期工作。就在核电落户通山的同月28日,全长1.98里的核电厂进厂公路(核电厂与核电专用公路连接线)开工,厂区前期施工的电力、水利配套工程也同步启动,中广核集团还在通山专门成立现场办公室。为有效推进核电前期准备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市核电办副主任、县委副书记任副指挥长的支持湖北咸宁核电项目工作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和乡镇130余名干部组成专班,放弃所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全力开展核电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并先后制订《核电站项目现场准备阶段工作方案》《核电站项目征地移民工作意见》《核电站项目移民安置实施方案》《核电站项目征地补偿实施方案》,以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前期工作如期完成。
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移民安置是重中之重。2008年9月12日,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移民安置工作启动,市县两级指挥部负责同志亲自到现场,为移民群众做动员,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核电项目厂平工程尽快开工。移民工作启动1个月内,厂区预征地和移民安置区征地近4000亩顺利完成,383户1413人全部从故土家园迁至各个临时安置点生活,林业部门完成核电项目范围内2399亩林地10万余株树木清点,建设部门加班加点完成大畈镇官塘村、大墈村、白泥村等安置区规划并动工建设,电力部门为移民安置点拉通电源,广电部门为安置点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商务、粮食部门主动上门收购移民户的生猪和粮食。咸宁市委、市政府安排100个市直单位结对扶持100户移民户,通山县委安排116个县直单位每个单位结对扶持3户移民户,每家每户每个月都有市县结对扶持单位前来问冷暖、解困忧。
2009年1月15日,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爆破碾压试验开工,这是核电平基工程的开始,该工程工期26个月,总工程量1829万方。每天有1万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核电工地上。2009年底,核电主厂区爆破碾压完成土方310万立方米,土地平场工程完成1100余万平方米,占地300多亩、高七层的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移民永久安置区全面完工。2010年5月7日,大畈核电配套设施承包商营地建设项目前期征地协调会议召开,这标志着大畈核电又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咸宁大畈核电项目1号、2号机组场平完成,核岛和常规岛长周期主设备合同均签订,具备主体工程开工条件。
2011年,受日本福岛核电泄露事件影响,大畈核电项目暂停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