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以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质量为目标,从施工准备、施工操作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全体人员的参与下,建立一套严密、协调、高效的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质量目标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以工程承包合同为基本依据,逐级分解目标以形成在合同环境下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各级质量目标。项目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从时间角度展开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从空间角度展开实现全方位和全员的质量目标管理。
(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应有可行的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成本计划两部分。
质量工作计划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的具体描述和定量描述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形成的各工作环节的责任、权限;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和工作指导书;重要工序(工作)的试验、检验、验证和审核大纲;质量计划修订程序;为达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其他措施。
质量成本计划是规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的费用计划,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准。质量成本可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为运行质量体系达到和保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依据合同要求向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许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费用。
(3)思想保证体系 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增强质量意思,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www.zuozong.com)
(4)组织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是各项管理的综合反映,也是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分工负责,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组织保证体系主要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在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中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等内容构成。
(5)工作保证体系 工作保证体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高速、优质地完成,而且也对工程质量起着一定的预防、预控作用。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是建筑产品形成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为保证工程质量,应加强工序管理,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开展群众性的QC活动,建立内控标准,以确保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产品竣工验收是指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全竣工,移交给建设单位。同时,还指分部、分项工程中某一道工序完成,移交给下一道施工工序这一阶段主要应做好成品保护,加强工序联系,不断改进措施,建立回访制度等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