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地方历史文化论丛第七辑:修筑水利,预防水灾的成果

宁夏地方历史文化论丛第七辑:修筑水利,预防水灾的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年山洪暴发或者水渠决口,宁夏省政府会组织民夫进行修补,这种堤决补堤、河泛堵河的办法主要是为短期内降低水灾影响范围。为了长期的农业发展,宁夏省政府也有一些积极的河工措施预防堤坝决口,提前杜绝水患发生的可能性。与临危救急式的小修小补不同,宁夏省政府出于防洪、灌溉目的的水利工程往往计划宏伟、规模较大,虽然因为资金匮乏,执行措施简略,但是在预防水灾方面,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以上诸项工程均是为了预防水患。

宁夏地方历史文化论丛第七辑:修筑水利,预防水灾的成果

历年山洪暴发或者水渠决口,宁夏省政府会组织民夫进行修补,这种堤决补堤、河泛堵河的办法主要是为短期内降低水灾影响范围。为了长期的农业发展,宁夏省政府也有一些积极的河工措施预防堤坝决口,提前杜绝水患发生的可能性。与临危救急式的小修小补不同,宁夏省政府出于防洪、灌溉目的的水利工程往往计划宏伟、规模较大,虽然因为资金匮乏,执行措施简略,但是在预防水灾方面,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

“于河患之防治,殊鲜功绩。以故近年来水灾频仍,民不聊生,如沿河村舍良田之被荡尽冲没者,讵可以数计哉?去年春,建设厅鉴于险象之横生,绝非筑堤预防,无以挽救,乃以极微款项,先就工程较大与情势之急切者。”[65]民国24年,“唐惠汉清各渠,渠宽梢远,工程较巨,年来被沙淤塞……而上段则患水灾”[66]。宁夏省政府疏浚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大清渠、天水渠、秦渠、汉渠、美利渠、七星渠、昌润渠,并引导灵武县山水沟以及宁朔县属河忠村、灵武县属胡汉西路等村的山洪入黄河。民国25年,省政府将加修堤、疏浚沟洞列入政府年度计划。民国26年,对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大清渠进行补修。在西河口修筑迎水长一道以疏浚河口泥沙,而西河口为汉延、惠农、大清三渠的开口处。此举为减少泥沙流入汉延、惠农、大清三渠大有裨益。因上述两项工程耗费巨大,宁夏省政府最终只是略加修补草草了事。民国28年,将唐徕、汉延二渠的渠修建为石。民国29年,宁夏省政府为了治理水患,加压汉延渠迎水,唐徕渠蒋丁乡沙改为石,惠农渠大跳加长三十丈,疏浚西大河并加筑迎水,修做七星渠口河,疏浚北大沟,修筑秦渠山水洞等。[67]民国30年,修筑上一年被洪水冲毁的大清渠大跳,修筑惠农渠、昌润渠退水闸。民国32年,宁夏省政府对汉延渠、惠农渠、大清渠、云亭渠、惠民渠、载德渠、少云渠、秦渠等进行修补,除了进行有利于水利灌溉的改良建设,也有一些防洪措施。尤其是“中卫、中宁两县境内,河岸多患崩塌,迨至金灵永朔四县境,复因受青铜峡之所束,水流湍悍,出而仍前冲塌,两岸土壤松散,较之更为剧烈”[68]。因此,对永宁县望洪堡、中宁县、中卫等各处渠也进行了适当加固。民国35年,宁夏省政府对唐徕、汉延、惠农、大清、云亭、昌润各渠补修迎水坝及腰坝,抵御洪水风险,疏浚云亭、马家滩、汉延、昌润等渠底淤沙。(www.zuozong.com)

民国时期宁夏省水利工程建设较多,大多以扩大灌溉面积为主要目的,也有以防洪为目的的水利工程。在唐徕渠“沿河之堤,建筑码头数十处,并植树数百株,绿柳成荫,以求堤坚强”[69]。在七星渠修筑石码头数座,在汉延渠修补迎水长 。以上诸项工程均是为了预防水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