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综合、系统、持续的教学改革,只有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推动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14]。医药卫生管理学院从教学反思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发掘学院课程思政改革问题,基于总结的经验、评估的结果,不断改善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设计方案,推动学院课程思政体系持续科学发展。
一方面,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实践经验,提出进一步改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对好的课程思政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实践,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定期对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对于做得好的方面要树立典型,对于做得不好的方面要督促整改。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院职工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院内干部选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参考,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推动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持续完善。
[1]管仲军:《培养胜任岗位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卫生》2020年第8期,第66-67页。
[2]杨星、龙茜、龙琛等:《大健康背景下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医学教育管理》2018年第5期,第370-373、377页。
[3]张庆君:《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变革:逻辑、实践与反思》,《现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4期,第47-53页。
[4]曹松玉、杨叶、陆晓梅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的探索》,《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6期,第1055-1057页。
[5]赵云:《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调整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挑战、机遇——基于复旦大学的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年第5期,第375-378、381页。
[6]张光耀:《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20期,第17-19页。(www.zuozong.com)
[7]唐宇宏、刘国琴、赵虹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能力需求及专业课程认知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9期,第683-685页。
[8]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50-58页。
[9]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3期,第64-69页。
[10]景元萍、张璐丹:《由“课程思政”引发的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年第28期,第77-78页。
[1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第31-34页。
[12]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高教学刊》2019年第23期,第164-166页。
[13]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期,第64-66页。
[14]谭红岩、郭源源、王娟娟:《高校课程思政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第1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