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从全员育人角度来看,推进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激发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动力,实现“人人讲思政、门门有思政”。从全过程育人角度来看,推进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拓宽思政教育的各种渠道,从作为固定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到宗教学专业各门具体课程,形成宗教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紧密的协同育人合力。

高校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5]课程思政对高校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需要逐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合一,特别要将价值塑造放到显位。过去,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被视为思政课教师所肩负的专门任务与职责,而其他专业课教师常常置身事外,这是长期以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难以有效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塑造是明显不够的。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新格局。

具体而言,从全员育人角度来看,推进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激发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动力,实现“人人讲思政、门门有思政”。从全过程育人角度来看,推进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拓宽思政教育的各种渠道,从作为固定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展到宗教学专业各门具体课程,形成宗教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紧密的协同育人合力。从全方位育人角度来看,推进宗教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益于在纵深层面形成育人共识,不断激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动力;在横向维度上则可以使各个育人要素相互交叉融合,朝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集中发力,极大地推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落地与实施。(www.zuozong.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