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松龄:聊斋志异与中国古典小说

蒲松龄:聊斋志异与中国古典小说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平简介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蒲松龄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在做私塾教师时,他开始写《聊斋志异》。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坚持创作。蒲松龄画像艺术成就《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省身语录》《怀刑录》等著作和《妇姑曲》《墙头记》等俚曲传世。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聊斋志异与中国古典小说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生平简介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然而之后乡试屡不中,至四十六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七十二岁时被补为贡生。他除了为生活所迫,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四十二年,直至1709年撤帐归家。

蒲松龄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在做私塾教师时,他开始写《聊斋志异》。好友发现他因为写聊斋影响到考举人,就写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让其别写小说,专心去考试。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坚持创作。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然后加工提炼,写到自己的作品里面。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努力,终于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画像

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它不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孤愤之情。《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www.zuozong.com)

二是成功塑造了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小说中花妖狐魅既多具人情,和蔼可亲,使人忘其为异类;又具有其本体的固有气质和超现实的神异性,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大大增强了艺术形象的美感。

三是情节曲折跌宕,奇幻诡谲,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小说幻中有真,真中有幻。在小说设定的情境之内,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出人意料又顺理成章。人物性格塑造的现实逻辑和幻想逻辑蕴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四是运用了优美、典雅、精练、传神的文言语体。小说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极富表现力。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在文言形式中蕴含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大大增强了文言小说的趣味性。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省身语录》《怀刑录》等著作和《妇姑曲》《墙头记》等俚曲传世。

地位影响

《聊斋志异》问世后,出现了《谐铎》《新齐谐》《夜雨秋灯录》等一大批模仿之作,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在其影响下创作的一部笔记小说。《聊斋志异》为中国曲艺影视书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宝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