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所属企业改制以来,各高校依据其特色学科、优势资源明确了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企业的合理定位,其中较为典型的几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亮眼的现实成果。
(一)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定位于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聚焦于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联接学校与社会优质资源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投融资支撑平台和国有资本管理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创业,促进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清华控股将产业布局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发挥清华产业成果转化与运营水平,通过带土移植等模式,致力于将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以及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科技领头企业,为国家实施创新战略贡献力量。
清华控股位居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37位,研发强度位居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位。清华控股累计转化56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重大技术突破62项,转化实施了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建成了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示范工程、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中国首个拥有完整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中国首台12英寸化学机械抛光机、全球首张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运营着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14]
(二)北京大学所属典型企业
北大校办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医药医疗、科技服务等为主的具有相当规模效益的高科技产业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北大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成为全国高校校办企业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北大校办企业的发展突破高科技领域,涉及的行业越发多元,如向医疗、金融、房地产、职业教育等行业扩展。北大对校办企业的发展要求是“源于北大、回报北大、回报社会”。在经营管理方面,北大要求所属企业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理论武装;二是要建设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三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办好一流的校企,努力建立具有新时代“北大”特色的现代化校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15]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根植于北大,深耕于互联网技术、医疗、产业金融、产城融合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塑造一流团队和健康文化,实现产业报国。方正集团施行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探索在中国市场开放状态下如何成为创新主体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智能、更健康、更富足的生活。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施行“一步(创立生物经济理论)两个脚印(生物经济模式和生物经济产业),实现三大梦想(创立生物经济体系、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解决中国健康问题)”的战略规划,把握通过资本控制世界的方法、实现生命决定资本的目的、证明基因主宰生命真谛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为“探寻世界经济发展创新之路、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探寻人类和平持续发展之路”。
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为“一体平台、两翼驱动、三核增长、复合产品”。企业价值观为“形成真心沟通、简单相处的组织文化;倡导创新求变、突破自我的开创精神;强调专心精研、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坚守匠心雕琢、尽善尽美的产品理念”。企业愿景是做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平台的建设者和领跑者。
(三)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建中国人民大学重点项目之一。园区地处中关村核心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备。园区是全国第一家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致力于孵化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文化科技融合,争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先行者,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大学科技园的拓荒者,中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示范的引领者,着力打造中国文化产业优质品牌,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创新中心。
(四)东北大学所属典型企业(www.zuozong.com)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是东北大学为了加强和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保障学校经营性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而设立的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对外代表学校对其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和学校统一领导下,努力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指导现有企业全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校办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企业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促进学校科技产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16]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充分发挥高校对社会的科技输送和服务功能,完善学校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不断培养和造就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产业发展同学校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办好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东北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服务,为沈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为此,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正在不断优化企业的孵化环境,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力促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和成长。
东北大学校企中较为知名的是东软集团。东软集团以软件技术为核心,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坚定提升公司无形资产比重,开展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差异化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并严格保护客户、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厂商的版权及各类知识产权。东软集团拥有健全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与完善的版权宣传机制,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以知识资产驱动业务持续成长,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应用于面向全球市场提供的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以及企业互联等多个领域。在医疗、社保、环保、教育及基础数据研发等方面有540余件领先全国的软件核心著作权,确立了自身的版权发展道路。此外,东软集团还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等海外市场,多维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布局。
东软集团秉持简单、负责、合作、尊重、诚信的价值观,以“通过组织与过程的持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联盟和开放式创新,使东软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为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股东、员工尊敬的公司,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保护环境,追求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尊重客户的需求与投资,通过创新和过程改进,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追求公司经营结果的优化,为股东带来长期良好的回报;尊重员工的个性,为他们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快乐工作而投资,并为他们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
(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采取集中化战略,依托全国优质的高校教育平台资源,集中发展教育领域,发展相关优势产业。
教育集团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的绝对优势和强大的教学、科研资源,以多维度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学校教育服务体系输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两翼,以教育资源产品输出为重要增长极,以“政产学研金介用”为途径,建立具有北师大底蕴和家国情怀的教育资源平台,做好做强北师大产业的“生力军”。以做扎根的教育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教育综合服务的排头兵。教育集团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宗旨,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业务范围涵盖高端教育人力资源库建设、国际教育产品、智慧教育、在线教育、终身教育、泛在教育体系等,将建成以学校赋能为核心的教育生态圈、以课程复用为核心的学习生态圈、以资源链接为核心的社会教育生态圈。
(六)北京外国语大学所属典型企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办企业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和北京北外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外科技园”)两部分。
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外研社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与文化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外研社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教育等领域精耕细作,成果丰硕。外研社每年出版大量精品教材与学术力作,服务数千万名读者,培训10万余人次外语教师,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创新、支持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7]
外研社以“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为使命,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术优势,经过40余年的艰苦创业、拼搏创新,现每年以80多种语言出版图书和期刊,并积极探索教育服务转型与数字化融合创新,有力推动出版国际化布局与中外文化交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被国内媒体称为中国外语图书市场上“真正意义的产业领导者”,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出版改革与发展的缩影”。
北外科技园立足北京外国语大学品牌优势和多语言资源优势,结合大学战略发展需求,在数字出版、国际教育、多语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4个领域,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目前,北外科技园有两方面的职能。首先,北外科技园承担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即通过合理经营与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次,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市政府合力打造的园区企业,北外科技园还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北外科技园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园区单位和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借助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的政策“东风”,依托区域优势,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助力政、校、企合作共赢,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通过与校内相关院系和园区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步服务于大学生“双创”工作,实现高校多语言资源与人才资源产业化,服务于国家文化产业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北外科技园下一步发展的中心工作是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北京市首都功能定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坚持科技园4个产业定位的同时,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重点推进多语言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北外科技园将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借助政府政策红利,积极构建政府、高校与社会企业资源对接合作的机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领导下,发挥大学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多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各高校园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同合作,聚力推动协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