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昆虫学家周尧的突出贡献与成果

中国昆虫学家周尧的突出贡献与成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1年9月,周尧当选中国昆虫学会首届理事。面对世界昆虫学史没有“中国”两字的现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周尧决心在昆虫学史研究领域赶超世界。周尧对昆虫科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倡议开办第一家昆虫科学专业出版社天则出版社,1988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他因在昆虫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两次获意大利拿波里大学金质奖,被授予“亚洲农业杰出人士”称号,并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昆虫学家周尧的突出贡献与成果

在党的领导下,周尧开启了科研事业的黄金时期。1951年9月,周尧当选中国昆虫学会首届理事。当时小麦吸浆虫在全国17个省造成大面积危害,周尧深知,这种虫害于1929年曾造成过震惊中外的“关中饥荒”,饿殍遍野。周尧主动请缨,下决心为新中国阻击虫害。党中央和农业部及西北军政委员会委托周尧科研团队集中攻关,向小麦吸浆虫开战。周尧带领团队在关中地区深入考察研究,有一次在麦田“埋伏”了七天七夜。在周尧的带领下,攻关团队很快摸清了吸浆虫的种类和习性,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在八百里秦川首获成功。随后在黄河流域和全国推广,迅速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使粮食产量提高了50%,为新中国农业治虫史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受到政务院农业部的表彰,后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优秀科技成果奖。

面对世界昆虫学史没有“中国”两字的现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周尧决心在昆虫学史研究领域赶超世界。在查阅大量古籍文献资料及地方志、风物志的基础上,周尧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益虫利用、害虫防治等方面的成果,发现中国在昆虫学研究方面比欧美早10多个世纪。1957年,周尧完成了《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初稿。1980年完成了中国昆虫学史开山之作《中国昆虫学史》,世界昆虫学界和生物史学界誉之为“不朽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意、德、世界语等多种版本,并获中国优秀科技史图书一等奖。

周尧作学术报告

改革开放之初,周尧研究认为中国的昆虫在15万种以上,而已知的只有2.5万种,且90%以上是由外国人命名的,这极大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知难而进,创办并主编国际性学术刊物《昆虫分类学报》,聘请6个国家和地区共20多位昆虫专家组成编委会,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种学术期刊作长期交流。20世纪80年代,该刊每年发表昆虫新种数为新中国30年发表总数的三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昆虫分类学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在昆虫分类和鉴定方面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精确鉴定害虫和益虫,合理科学防治和保护昆虫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尧对昆虫科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倡议开办第一家昆虫科学专业出版社天则出版社,1988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在周尧亲自主持下,1986年西北农业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家昆虫博物馆,广泛开展教学、科研和交流。1996年,他捐献50万元设立昆虫分类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一批优秀的昆虫分类学工作者。他还创建了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目前有会员500多人。

周尧在进行蝴蝶研究(www.zuozong.com)

周尧在70多年的昆虫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学术成果丰硕,共发表昆虫学论著250余篇(部),其中《中国昆虫学图说》《普通昆虫学》《中国盾蚧志》《中国蝶类志》等享誉国内外。他建立了昆虫学23个新亚目,45个新总科和2个新科,发现400多种新种与新属,国际上有56个昆虫新分类单元以他的姓氏命名,开创了我国昆虫科学新境界。他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昆虫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优秀人才,许多成了我国当今昆虫科学领域领军人物。

几十年来,周尧采集昆虫的足迹遍及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各地,先后采集昆虫标本60多万号。他因在昆虫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两次获意大利拿波里大学金质奖,被授予“亚洲农业杰出人士”称号,并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为表彰他在推广世界语上的重大贡献,世界语国际组织还先后两次授予他“绿色宇宙奖”。

1996年,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宁波东钱湖畔建成,2021年迁建至鄞州湿地公园,以弘扬周尧爱国敬业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示千姿百态的昆虫世界。2008年12月15日,周尧因病在陕西杨凌逝世,享年96岁。

周尧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