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生物宝库-澄江生物群: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展示

古生物宝库-澄江生物群: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展示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见天日的澄江生物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完整地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截至2019年底,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已经认定澄江生物群化石共20个门类、200多属、280多个物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物种是新属新种。接连三个“保护”,也体现了帽天山这个古生物宝库的价值。

古生物宝库-澄江生物群: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展示

重见天日的澄江生物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完整地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截至2019年底,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已经认定澄江生物群化石共20个门类、200多属、280多个物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物种是新属新种。这中间有无脊椎动物化石,也有原始脊索动物化石。它们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鳃曳动物、动吻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等20多个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此外,还有多种共生的藻类。

可以说,澄江生物群化石生动再现了五亿两千万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将包括脊索动物在内的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追溯到寒武纪初期,充分展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为揭示生物演化“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的奥秘提供了极珍贵的直接证据。而更为可贵的是,现今生物所有门类的远祖代表在澄江生物群化石中都有发现,有硬体也有软体印模,为人们研究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发过程中生物生理结构、习性、系统演化和生态环境等提供了证据。澄江生物群化石大多保存在细腻的泥岩中,动物的软体构造呈立体保存,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史前动物的软体附肢、触角、消化道等细微的生物结构,这对学者们对史前生物进行更深入的形态学研究、系统学研究等都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因此,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2012年7月1日,在澄江生物群化石面世28年后,澄江化石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

澄江生物群种类繁多,很好地勾勒出了史前的生态系统。这些生物将寒武纪大爆发后的海洋世界演绎得多姿多彩,为人类认识、研究生命的由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04年9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做出批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接连三个“保护”,也体现了帽天山这个古生物宝库的价值。(www.zuozong.com)

▲中国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今天的我们,可能已经不太容易理解澄江这些“小虫虫”对于人类乃至生命的意义了,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些寒武纪的小虫虫们,在5亿多年前,让曾经寂寞冷清的地球变得热闹起来,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它们挣扎、进化,它们的新陈代谢,同时影响了地球环境的改变。然后,这些小虫虫们经历了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它们中近百分之五十的物种就此消亡在地球上。它们中的幸存者逐渐演化,又经历了数亿年的各种考验,最终奠定了今天地球生命多姿多彩的基础——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偶然性的因素,都有可能改变今天地球生命的格局。

所以,澄江这些已经深埋在地下、已经绝迹数亿年的小虫虫,其实也就是地球生命进化道路上的探路者,它们中的很多物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了亿年之久,在它们面前,仅有数千年时间的人类文明史其实是不值一提的。在人类文明乃至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哪怕是自视为高等生物的我们,也应当敬畏每一种生命,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携手前行的伙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