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脉冲星的成因及形成原理

脉冲星的成因及形成原理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脉冲星,又称波霎,被认为是“中子星”的一种,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直径大多为20km左右,自转极快。后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有单星脉冲、双星脉冲和多星脉冲,其形成原理都一样。另外,脉冲星与类星体都是天体斥力场相互焦点对抗的产物,形成原理也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脉冲星的成因及形成原理

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被认为是“中子星”的一种,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直径大多为20 km左右,自转极快。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体伊什教授的研究生乔丝琳·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 s。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后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以自然外力理论,脉冲星不是实质天体,也不是“中子星”,而是在自然外力(背景场聚射流)作用下,在天体相互斥力场对抗的焦点处所形成的能量点(湍流),这个能量点即是脉冲星。具体来说,天体在自然外力收缩、聚集的作用下而相互斥力场对抗、搓揉、碾磨、摩擦,并在斥力场对抗的焦点处形成能量的囊囤积(湍流),当天体斥力场对抗焦点的能量囊囤积(湍流)达到极限时,便从能量囊囤积(湍流)两极向外释放能量,同时也释放脉冲信号。天体斥力场对抗焦点能量囊囤积(湍流)周期性的释放脉冲,即是周期性的脉冲星。脉冲星有单星脉冲、双星脉冲和多星脉冲,其形成原理都一样。另外,脉冲星与类星体都是天体斥力场相互焦点对抗的产物,形成原理也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www.zuozong.com)

注:L、M、S表示星体质量的大、中、小。

受自然外力的收缩和聚集作用,星体间总是相互斥力焦点对抗、碾磨和挤压。随着星体螺旋渐进,这种对抗、碾磨和挤压增强,促使星体相互斥力对抗的焦点处产生脉冲现象。脉冲现象是星体相互斥力对抗的焦点处周期性释放能量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