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变暖与解读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

地球变暖与解读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星不会按照恒星事先给定的封闭的椭圆轨道运动,而是在自然外力驱动下,因相互斥力对抗而螺旋渐进运动。在太阳系中,地球在自然外力的横向推动作用下向太阳靠拢,但由于地球的斥力场与太阳斥力场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使地球不能直接靠拢太阳,而只能围绕太阳的椭圆斥力场螺旋渐进太阳。根据太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总趋势,地球的冷期将逐步缩短,热期将逐步延长,这是地球将来的演化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地球变暖与解读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

我们暂且不论地球随太阳围绕邻近恒星系的椭圆轨道运动所出现的冷暖交替的近恒星群夏季、近恒星团中夏季、近银心大夏季气候变化,单从地球始终不一的沿着开放性的类似椭圆的螺旋渐进轨道运动特征就可以预知,随着地球越来越螺旋渐进太阳,地球将会逐步变暖,这也是地球变暖的一个内在因素。在太阳各梯度能级圈层行星受自然外力的推动作用向太阳聚集,由于太阳斥力场与行星斥力场相互对抗、相互排斥,使各圈层的行星不能直接靠拢太阳,而是沿着一条类似椭圆的螺旋渐进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行星不会按照恒星事先给定的封闭的椭圆轨道运动,而是在自然外力驱动下,因相互斥力对抗而螺旋渐进运动。在太阳系中,地球在自然外力的横向推动作用下向太阳靠拢,但由于地球的斥力场与太阳斥力场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使地球不能直接靠拢太阳,而只能围绕太阳的椭圆斥力场螺旋渐进太阳。距离火堆越近的人,就越加感到火焰的炙热,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在太阳系的演化中,地球会距离太阳这个巨大的“火堆”越来越近,它所感受到的太阳带来的温暖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将是不争的事实。

据法新社2004年6月9日报道,从南极洲东部最深、最古老的冰核中取得的证据显示,下个冰川期的到来将在1.5万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来源于对一段取自南极冰层的长达3 190 m的冰核样本的分析结果。欧洲科学家用同位素方法测量得出,这段冰核记录了74万年的历史,它展示了一幅完整的地球冷暖变化周期图,这些变化周期是通过冰核中不同厚度的冰层结构体现出来。科学家发表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研究报告说,过去74万年出现的8个冰川期之间隔了8个被称为间冰期的较温暖的时期。从74万年前到43万年前,气温要比现在低,间冰期也比现在冷,持续的时间较长,但是43万年前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界限V的分水岭,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间冰期变短,并且间冰期的气温也有所上升,逐渐达到了人和其他热血物种能够繁殖的温度。在对界限V之后的气候变化方式与现在的全球环境状况进行比较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目前的间冰期大约会维持2.8万年。

从以上报道,我们发现在43万年前,人类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现代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温室效应。就已经出现了被称为界限V的分水岭,随之间冰期变短,全球气候越来越热。这显然与地球螺旋渐进太阳的天文因素有关,就像过去一年有500 d,现在一年只有365 d一样。地球绕日“公转”是逐步螺旋渐进进入与太阳相互斥力场对抗的小圈层(强圈层)的过程,距离太阳越近地球的气温渐高,与太阳的斥力对抗越强。显然一年有500 d的那个时期地球的气温相对要低。(www.zuozong.com)

地球逐渐变得温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人类活动也许可以短暂地改变地球气候,小行星的“入侵”也许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影响地球气候,甚至导致恐龙等地球生物的毁灭,但是相对于地球45亿年以上的历史,相对于宇宙漫长的演化史,这些都可以视为是微不足道的。就如同以中国科学院安芷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正在罗布泊进行的第一钻所反映的情况一样,罗布泊地区的环境经历过巨大的变迁。总体来看,百万年以来罗布泊地区气候是相对干旱的,而在180万~250万年前,这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充沛,湖水比较深,湖泊面积范围很大,已经扩展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同时,钻探队还在钻点深处采集到了一些棕褐色粉砂,说明当时湖泊已经变干或迁移消失,同时表明当时这一地区气候变干。由于青灰色淤泥和棕褐色粉砂交替出现,可以推测当时气候反复变化,波动很大。虽然罗布泊地区环境气候波动很大,但和现在这一地区气候状况相比,当时还是以较湿润的气候为主。罗布泊的气候变迁从一个侧面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仅仅以某一个孤立的原因来谈地球的变暖过程,必须辩证地、全方位地思考。根据太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总趋势,地球的冷期将逐步缩短,热期将逐步延长,这是地球将来的演化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也许总会有那么一天,最终地球将因为过热而不适宜人类生存,也许在火星逐步螺旋渐进太阳的过程中,火星上的气候环境将变得和目前地球所呈现的状态一样,成为能适应类似地球生命生存的又一个“生命摇篮”。展望未来,我们似乎应将登陆火星作为既定目标,为人类的迁徙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