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膨胀和大陆漂移的原动力解释

地球膨胀和大陆漂移的原动力解释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2年,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协会的会上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板块构造说。自然外力在地球核心的焦点对抗、由质转能,是地球产生上述效应和结果的根本原因和原动力。

地球膨胀和大陆漂移的原动力解释

德国气象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1880—1930)1910年在偶然凝视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魏格纳以他的考察和经历,认为这绝不是一种巧合,由此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原始大陆,叫作泛大陆。之后在距今约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板块,向相反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1912年,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协会的会上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板块构造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的漂移是较轻质的硅铝质大陆块在较重的、具有黏性的硅镁层上漂移,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板块在软流层上漂移。

板块运动涉及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幔对流是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原因,在地学界被接受。大洋中脊扩张是地幔对流的上升带,海沟和新造山带是地幔对流的下降带;板块就像是在传送带上一样,被动漂移、俯冲消亡和扩张增生;转换断层,则标志着由地幔对流不均引起的各地区间的剪刀切作用带。”[1]

“刚性的岩石层被构造运动的作用而分割成一些大小不等的球面体块,成为岩石层块。它坐落在软流圈之上,彼此之间发生很大的水平移动,规模可达几千公里,这就是大陆板块漂移的机理所在。”然而,板块构造说的“地幔对流”“地幔岩浆层的内部应力”等只是表象,而不是地球板块漂移的原动力[2]

大陆板块的漂移可解释为地核内部的剧烈运动,导致了地幔岩浆层的内部应力发生强大的变化,内应力的变化使扩张和收缩压力的分布极不均匀,从而使陆地各大板块的部分板块不断的产生下沉和隆起,形成了相对的陆地板块漂移运动。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引起地核内部的剧烈运动,地核内部剧烈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板块构造说没有更深层次的说明。(www.zuozong.com)

然外力观认为,自然外力对天体的收缩、聚集不仅在天体核心焦点对抗,由能转质,使天体质量增加,同时也使天体核心由质转能,形成高温高压,能量囤积,并源自天体核心斥力发射。这是所有天体在自然外力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依此原理,初始的地球原本是相对均一物质结构的地球,在自然外力作用下在螺旋渐进太阳的过程中,地球受自然外力持续不断地在其核心的焦点对抗作用,地球核心原本固态的物质被熔融为高温高压的熔岩流体物质,进而由质转能,能量囤积和斥力发射。地球发射的斥力形成以地球为中心的斥力场,地球斥力场是地球在自然外作用下与太阳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相互斥力对抗,并保持相应空间距离的力。地球斥力场的存在反证地球核心能质转换的存在,高温高压的熔岩流体物质的存在。以热膨胀原理,地球核心高温高压熔岩流体通过地球核心向外膨胀、外溢,势必胀裂地球初始的地幔、地壳。无论是地球对流层的形成、大陆板块的形成、大陆板块的漂移、海水幔的形成、大洋中脊扩张、海沟的形成、造山运动甚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等,均是在自然外力作用下地球核心高温高压熔岩流体向外膨胀、外溢所产生的效应和结果。自然外力在地球核心的焦点对抗、由质转能,是地球产生上述效应和结果的根本原因和原动力。

[1]栾玉广.系统自然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77.

[2]栾玉广.系统自然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