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物体间力的真正本质

揭示物体间力的真正本质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定“引力”,并不是否定宇宙中存在的使天体相互聚集和相互排斥的力,而是为了揭示“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真实的力的本质。宇宙是物质的,要揭示宇宙中“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首先要从哲学和物理学的层面,对宇宙物质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科学的划分。因“力”是能量物质的力学表达,所以宇宙中“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仍是能量物质。

揭示物体间力的真正本质

以上我们阐述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是质-能转换的能量物质。那么,“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至于“万有引力”,如以力与能量物质的关系,我们找不到“万有引力”与能量物质的对应关系,因此也就找不到“万有引力”的本质。

牛顿定义“万有引力”,只能形成“万有引力”与地球(质量物质)的对应关系,但同时又面临“万有引力”如何瞬间超距传递的困惑,进而引发有关“万有引力”本质的讨论。于是在学术界形成不同的有关引力本质的假设。有学者认为“万有引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电性引力,有学者认为“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物质分布不均所致等。

力依附于能量物质,这是力的本质所在,离开能量物质的“力”,则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的“力”。“万有引力”虽是对“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力”的表述,但“万有引力”并没有与能量物质,即力的本源形成对应关系,而是与质量物质形成对应关系,视为质量物质的属性,由此带来瞬间超距传递的困惑。为此,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引力观,提出了引力是因质量天体的存在导致空间弯曲所致的引力观,但爱因斯坦却在引力本质的问题上又提出“引力子”的假设,这无疑又回到了牛顿的引力观。因为以现有的物质观来理解,引力子是质量物质,爱因斯坦的引力子与牛顿的“地球”相比,除了质量大小不同之外,没有本质的区别,“引力子”与质量物质相对应,不能揭示引力的本质。

否定“引力”,并不是否定宇宙中存在的使天体相互聚集和相互排斥的力,而是为了揭示“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真实的力的本质。(www.zuozong.com)

宇宙是物质的,要揭示宇宙中“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首先要从哲学和物理学的层面,对宇宙物质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科学的划分。从哲学的广义物质观的视觉度划分,宇宙物质可分为可视觉物质和不可视觉物质,按物理的物质形态划分,又可分为聚集形态的质量物质和离散形态的物质。所谓离散形态的物质也就是非质量的以场的形态存在的能量物质。通过对宇宙物质的划分,从繁至简,宇宙物质无非是两类:一类是聚集形态的质量物质,一类是离散形态的能量物质。宇宙中,无论大到恒星、星系、星系群(团)等宏观天体,还是小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观天体,在物质形态上都是质量的可视觉的天体物质,除此以外的则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非质量的不可视觉的能量物质。再以质、能、力的相互关系,可以判定有能量物质的存在,就有质能转换的存在,就有力的存在。

宇宙中的能量物质从哪来?其实这并非难事,也不需要高科技手段,只需遥望星空就可知晓。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就已经告诉我们,聚集形态的质量天体(恒星、星系)在“燃烧”,“燃烧”的深层含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意味着质-能转换,质量天体的发光、发热是质-能转换的表象,预示着宇宙能量物质的来源。因“力”是能量物质的力学表达,所以宇宙中“对他物体(物质)起间接作用”的力的本质仍是能量物质。

以天体为中心的质-能转换是宇宙能量物质的来源,也是以天体为中心的排斥力的本源,但以天体为中心的质-能转换同样是有条件的,同样需要质量物质和能量物质作为启动天体中心的质-能转换。宇宙中,启动天体中心的质-能转换不可能是人为的,更不是上帝的,而只能是自然的。由于宇宙是由质量(天体)和能量(场)所组成,因此,启动以天体为中心的质-能转换的物质就只能是组成宇宙的质量(天体)和能量(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