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壮丽山河,惊艳中卫,探寻黄河奇景

壮丽山河,惊艳中卫,探寻黄河奇景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中卫南长滩入境,一路奔流,至沙坡头,两岸山崖陡峭,壁立如削,奇峰插云,景色奇异;河水湍急,暗礁遍布,涛声如奔马雷动,峡谷风光自成一景。这段被称为黑山峡的河谷,若在黄河上漂流,但听两岸鸟声啼不尽,皮筏已过千重山。在黄河峡谷看景,民间故事和传说与景观相吻合,“洋人招手”“七姊妹”“老两口”,天地造化,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景观奇绝的黄河风光,已成为各地游客观赏自然风光,领略黄河神韵的绝佳之地。

壮丽山河,惊艳中卫,探寻黄河奇景

张永生 撰 写

中卫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园林、湿地于一体,既有江南水乡的纤细秀美,又有大漠边塞的粗犷辽阔,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背靠腾格里大沙漠,肆虐的风沙给中卫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流沙吞噬良田,逼迫村庄迁徙……翻开史书,有记载的沙尘暴历历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奋斗不止,治沙不止。20世纪50年代初,勤劳勇敢的中卫人民采用麦草方格为核心的“五带一体”综合治沙办法,成功地制服了沙魔,在流动的沙丘上营造了绿洲,使横贯大西北的包兰铁路大动脉畅通无阻,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由此,一个惊艳绝世的沙坡头风景区横空出世了。禀赋独特的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确立了沙坡头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界的独特地位。

得黄河水之恩泽,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物产丰饶的中卫在西北名闻遐迩。

黄河,养育了中卫,滋润了中卫,给了中卫大地以灵气,使中卫在黄河文化的照耀下,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同律动、共呼吸,使之在历史的长河中浪花飞溅,闪烁迷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中卫南长滩入境,一路奔流,至沙坡头,两岸山崖陡峭,壁立如削,奇峰插云,景色奇异;河水湍急,暗礁遍布,涛声如奔马雷动,峡谷风光自成一景。这段被称为黑山峡的河谷,若在黄河上漂流,但听两岸鸟声啼不尽,皮筏已过千重山。在黄河峡谷看景,民间故事和传说与景观相吻合,“洋人招手”“七姊妹”“老两口”,天地造化,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景观奇绝的黄河风光,已成为各地游客观赏自然风光,领略黄河神韵的绝佳之地。

古时中卫湖泊、湿地就很丰富,为改善中卫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作用。这些湖泊、湿地,如珍珠般镶嵌在大地上,给美丽的中卫增添了灵气,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www.zuozong.com)

中卫山川相济,香山绵延不绝,峰峦叠嶂,巍峨挺拔,在偌大的香山腹地,地方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以香山山地为支撑,将硒砂瓜产业推向全国,成为致富群众的“拔穷根”产业。香山支脉寺口子,山道奇险,古时为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历史上,寺口子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典故传说,使寺口子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寺口子峡谷形成于7亿年前,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大峡谷为主,辅以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寺庙景观,一路揽胜,令人惊叹。寺口子风光旖旎,景观险幽奇绝,真可谓造化神奇,妙趣天成。

南华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积淀深厚,是海原人民心中的母亲山。宋夏时期,南华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名震边塞。因山形似莲花,又名莲花山。又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称雪山。原始森林造就了南华山宜人的气候,西夏天都山避暑行宫遗址在这里构筑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中卫,就走进了浩繁的历史,走进了旖旎的风光,走进了江南水乡,走进了边塞大漠,走进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西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