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白马”地名来源的说法,时代不同,但都与黄河有关。追索“白马”与黄河的关系,“白马”治水要比大禹治水早。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墨子·尚贤》说:“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山之郊。”《汉书·律历志·帝系》载:“颛顼五代而生鲧。”皇甫谧和《世本》都说鲧是颛顼之子。从早期史料记载看,“白马”最早应是大禹父亲鲧族群的图腾,是鲧的代称。所以,大禹的父亲就叫做“鲧”,“鲧”的别名也叫做“白马”,“白马”就是大禹的父亲。后世以《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的崇吾之山为中心的“鬼方”“鬼国”,皆源于大禹父亲“鲧”的名字,“鬼”“鲧”同音,“鬼”为“鲧”的异写。
鲧是五帝时代继共工后被公众推选出来治水的贤能人物,他治水有功。《史记·夏本纪》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远古洪水泛滥,尧寻求治水人才。当时群臣四岳都推荐鲧,说鲧是治水的贤能人才,论治水,没有比鲧更优秀的。这说明鲧有治水经验,群臣四岳都推荐他。尧让鲧治水,想试一试鲧的才干。鲧担当治水大任后,为拯救万民于洪水,不顾自身安危,未得批准竟动用了帝之“息壤”以堵塞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穷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郭璞说:“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开筮曰:‘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郭璞说的“自长息无限”的“息壤”,历代注释都未予说明。“息壤”与西北地区的胶泥土有相同特性,这种胶泥土的特性是不渗水。胶泥土是黄土高原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黏土,流水通过沉积胶泥土的特定地域时,将这种胶泥土挟带至低洼地区,流水滞凝,胶泥土沉积。随着挟带胶泥土的积水不断增高,胶泥土的沉积也不断增高,这就是所谓“土自长息无限”的来历。胶泥土是烧制陶器、造水窖、筑堤坝的宝贵黏土,属稀缺资源,不是到处都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是在黄河边烧制陶器、贩卖陶器发家致富的。鲧擅自挖掘的“息壤”是舜帝家族的,还是尧帝家族的?史籍记载不清。《山海经·海内经》只说是鲧擅自挖掘“息壤”,“不待帝命”。历史大多是追记的,这个“不待帝命”的“帝”,不是尧,就是舜,别无他人。舜是尧的女婿,又继承了帝位。从舜烧制陶器、贩卖陶器发家致富来看,鲧擅自挖掘的胶泥土(息壤)应是舜帝家族的。鲧堵塞洪水急用胶泥土,他未征得“帝”同意,就擅自挖掘了舜家的胶泥土,惹下了大祸。舜上台后就杀了鲧,与“鲧穷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不无关系。(www.zuozong.com)
鲧被尧、舜冤杀后,百姓怀念崇拜鲧。鲧逐渐演变为治水神灵,白马就是鲧的图腾形象、神灵形象。在神灵世界,鲧最初幻化为神鱼、黄龙、白马,一直指引百姓治水开渠。后来,鲧定型为人格化的白马将军,百姓建庙建寺,鲧以“白马”名号世代享受祭奠。
鲧含冤而死,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他由尘世治水英雄逐渐演化为天界的治水神灵,一直受到中华各族的怀念与祭祀,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