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构型规划

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构型规划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3航站楼构型与站坪规划方案比较方案2改为采用两个与航站楼直接相连的双侧候机指廊,在航站主楼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单侧候机的卫星指廊。方案5需要将航站楼向西平移,主楼采用一个中央T型的双侧候机指廊,两翼采用平行的单侧候机指廊。图5-4是进一步深化后的2号航站楼一期构形方案,包括两个双面候机指廊,以及位于南北两端的单面候机指廊。图5-42号航站楼一期方案图5-52号航站楼远期推荐方案

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构型规划

本次机坪和指廊构型的规划过程中,对众多备选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其中重点分析了机位容量、旅客步行距离和所需场址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型评估满足每年2100万人次和3000万人次年旅客量为目标,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必要的空间。图5-3所示为所评估的主要备选方案。

方案1采用了三个双侧候机指廊,在航站楼的南北两侧提供了便捷的远机位和过夜机位。这一构型提供了足够的近机位同时中央指廊缩短了旅客的平均步行距离,而且无须换层。方案1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靠近安检的中央区域提供大面积的集中式商业区;同时在其他两个指廊也有较大的商业区。但是,这个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服务3000万人次以上的旅客量增长,就需要使用摆渡车和远机位,降低了旅客服务水平。

图5-3 航站楼构型与站坪规划方案比较

方案2改为采用两个与航站楼直接相连的双侧候机指廊,在航站主楼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单侧候机的卫星指廊。卫星指廊与航站主楼之间经由地下通道或者捷运系统联系运行,以减少旅客的步行时间。该方案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近机位设计,但是很多机位都位于只有单侧进出的建筑和滑行死角,必须采用双滑行通道才可以满足运行,这样的布局可能将造成高峰时段的运行延误,并导致机坪容量降低。另一方面,这一方案需要旅客较多垂直换层,步行距离较长,并且不易于方向识别。候机区也缺少适合发展商业的区域。另外场址大部分用地都被指廊占用,远机位和过夜机位就只能设置在机场更远的南、北两侧机坪,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这一方案的扩建空间也不理想,同样也需要摆渡车服务距离较远的远机位来满足3000万人次以上旅客量增长。

方案3采用两个双侧候机指廊,以及布局在南、北两侧的两个单侧候机指廊。所有机位都通过三条站坪滑行道连接,为飞机的滑进、滑出提供了有利的运行条件。虽然机门位的总体数量相对有所减少,但是由于过夜机位和远机位都设置在指廊附近,在运行方面也是十分快捷。该方案可以在安检区后侧设置相对集中的商业发展区域。所有停机位的步行距离都较为合理,并且没有换层的麻烦。其扩建易于实施,可以简便地按照方案3A将南、北两个指廊扩建成两个单侧候机的指廊,能够满足未来旅客量的增长。

方案3A是方案3的二期扩建方案。通过原有南、北两侧指廊的扩建,可以将原有的远机位改造为更为便利的近机位。如果考虑到旅客的步行距离,可以再规划一个简单的线性捷运系统,将旅客从安检区运送到位于航站楼南北两侧的指廊,并在捷运系统终点处规划新的商业区。

方案4是方案3的一个调整方案,其将三条站坪滑行通道调整为两条,站坪在南北方向上的距离减少,为在靠近航站楼的区域提供了远机位机坪。同时该方案的航站楼将向西平移,为在东侧增加第三条平行滑行道提供空间。虽然方案4的机位数量可以满足使用,但存在较多停机位布局在滑行道拐角区域,在高峰时段容易导致运行延误,降低运营容量。另外这个方案在机门位处没有足够的商业区。方案4同样也存在难于扩建的问题,在3000万人次旅客水平以上将需要考虑设置远机位,并使用摆渡车提供运行服务。按照规划条件,近期无法在东西方向上调整边界,所以这一方案在不减少预期机位数的前提下无法满足第三条平行滑道的所需空间。

方案5需要将航站楼向西平移,主楼采用一个中央T型的双侧候机指廊,两翼采用平行的单侧候机指廊。该方案虽然可以提供最大的运行机位数量,但大部分的机位运行都受到了滑行通道转角构型的限制。方案5的旅客步行距离较短,并且不存在流线中的换层问题。而且在中轴线两端均可布置一个集中式商业区,这可以有效提高商业设施的利用率。远机位和过夜机位可以向南北方向进行增设,但总体数量仍然有限。虽然方案5优点突出,但由于东西方向边界的限制,其场址东西方向的纵深不足,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双平行滑行通道。

表5-4所示为机坪和指廊构型方案的分析比选。其主要评估标准包括:采用旅客平均步行距离和最大步行距离衡量旅客舒适水平,机门位运行反映机坪的运行效率,指廊建筑立面总长度和停机位分类数量用以反映每个方案的运行容量。

表5-4 2号航站楼机坪和指廊备选方案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推荐方案3和方案3A作为2号航站楼的两个发展阶段的概念方案。此方案在所要求的限制区域内可以满足机场未来发展的运行需求,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www.zuozong.com)

(1)一期建设可以提供充足的近机位服务运行,二期扩建后增设旅客捷运系统可以实现100%近机位,具有高效的机场运营和旅客服务水平。

(2)合理的旅客步行距离。

(3)近机位正立面长度最大化,三条平行滑行道高效服务所有机门位。

(4)方案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用于发展集中式商业、服务车道和行李功能设施等。

(5)候机区域可以提供商业发展区,提高机场收入。

(6)航站楼易于扩建满足3000万人次年旅客量需求,在空管运行水平提高后可以达到更高的旅客运行容量。

图5-4是进一步深化后的2号航站楼一期构形方案,包括两个双面候机指廊,以及位于南北两端的单面候机指廊。该方案能够提供充足的停机位数量,所有机位都通过三条滑行通道与平行滑行道相连接,为飞机的进出运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过夜机位和远机位均临近指廊设置,运行便捷。

图5-5为2号航站楼远期指廊构型。在远期建设中将对南北两个远端指廊进行延长并扩建,这样一期的远机位可转换为更为便利的近机位。在远期建设中,可以考虑增加旅客捷运系统,在2号航站楼主楼和南部远端指廊之间运送旅客。通过捷运系统,对于南北远端指廊的旅客来说,其步行距离仍处于可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而且在这些捷运站点位置处可以考虑设计新的商业区,为旅客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并有助于机场收入来源。

图5-4 2号航站楼一期方案

图5-5 2号航站楼远期推荐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