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燃起共产党人的精神火炬
在南京城南,有一座美丽的山冈叫雨花台,那里松柏苍翠,四季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回顾历史,鲜血生命谱写光明赞歌
1921年,隆冬季节的莫斯科处于冰雪酷寒中。然而,普希金广场旁的一幢三层建筑内,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简陋宿舍里,却经常传出激越嘹亮的歌声:“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光明走!同志们,黑暗已消灭,曙光在前头!”这首列宁生前最喜爱的俄文歌曲《光明赞》,被译成中文后,在中国学子中传唱。
这首歌的译者就是谢文锦,1923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广州、浙江、上海、南京等地从事革命活动,33岁即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另一首永恒的光明赞歌!
穿越时空,红色基因成为精神财富(www.zuozong.com)
雨花英烈鲜血染就的一抹红色,是一份不灭的红色记忆,更是一份宝贵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雨花英烈恽代英在1920年写下的一首诗。这位革命家被称作“那个时代呼唤革命风暴最矫健的海燕”,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开拓未来,雨花精神助国民族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近雨花台,再一次走近革命烈士壮丽的人生,再一次重温一个个烈士英名和他们的业绩,仍然能深刻感受到革命烈士崇高精神和伟大魂魄的强大震撼力和无穷感召力。“雨花台”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永远照亮人们的心灵,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路。
(资料来源:摘自《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