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虎门文史:安装浮水闸,民兵何敬全牺牲

虎门文史:安装浮水闸,民兵何敬全牺牲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堤坝筑好后,工程指挥部在东莞首次采用混凝土预制浮运式安装水闸方案。在水闸内部操作的8位民兵仍坚守各自的岗位。待赖淦辉游到岸边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何敬全一人。赖淦辉马上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全力营救。其实,事故的发生猝不及防,这是赖淦辉所无法预料的。在没有接到上级指示前,他也无权带领民兵提前撤出。

虎门文史:安装浮水闸,民兵何敬全牺牲

1970年,东莞境内的东江引水项目第三期工程动工。按照工程方案规划,从虎门镇口开挖运河,穿越太平镇,引东江水通过广济河南下磨碟口。工程需要在镇口村的稔洲河面拦河筑堤,建一道水闸控制水位,顺利地引东江水南下。

堤坝筑好后,工程指挥部在东莞首次采用混凝土预制浮运式安装水闸方案。先在陆地上浇注好混凝土闸室、护坦、翼墙等预制部件,利用水的浮力,将水闸整体部件浮运至预定的闸址就位,压重下沉,组合而成。浮运部件采用空腔结构,浮运前临时封闭两端以减小吃水深度。这种水闸建造方式,可免去筑围堰和施工导流的困难,但对闸基的平整度承载力要求甚严,设计和施工环节上必须万无一失。

水闸下河后,19岁的民兵干部赖淦辉和7名年轻力壮的基干民兵,明知道可能有危险,还是义无反顾地进入水闸室,在密封的水闸内腔做最后的检查、补漏等扫尾工作,准备随水闸漂浮到指定位置后将水闸安装好。

工程指挥部按照预定计划,命令上游开始放水,但是,意外情况却发生了。河水在快速上涨,水闸却纹丝不动地蹲在水里。在水闸内部操作的8位民兵仍坚守各自的岗位。水面继续上升,水闸仍无法上浮,河水很快漫过了水闸的封口。由于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封口木板厚度不够,在巨大的水压下发生断裂,水闸内部的民兵们顿时陷入了灭顶之灾,被头顶四面八方汹涌灌入的水流呛得剧烈咳嗽、眼冒金花。

赖淦辉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明白大家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他大喊一声:“危险,快跑!”众人挣扎着奋力往水闸顶端水面上浮,从木板断裂处钻出跳入河中。待赖淦辉游到岸边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何敬全一人。赖淦辉马上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全力营救。等大家找到何敬全时,发现这位坚守岗位到最后的民兵战友被挤压在水闸里,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他牺牲时还不到30岁。(www.zuozong.com)

几十年之后,赖淦辉回忆起那个危险时刻,带着沉重的口吻说:“那次差点就光荣了。”虽然在那次事故中,他没有任何责任,但是他内心里一直隐隐作痛。他毕竟是闸内施工民兵优秀分子,如果当时能够反应快几十秒钟提醒大家早些出闸,是否可以挽回一个民兵兄弟的生命呢?这个问题像一团乱麻,曾在很长时间里塞满了他的脑海。其实,事故的发生猝不及防,这是赖淦辉所无法预料的。在没有接到上级指示前,他也无权带领民兵提前撤出。他和另外的6个人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

1971年虎门民兵在镇口、稔洲参加东引工程筑坝合拢的场面(照片由东莞市档案局提供)

2000多人参加了在何敬全的家乡赤岗大队“榕树林”举行的追悼大会,东莞县革委会的领导也到场吊唁。追悼会的悼词由时任赤岗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的何锦池撰稿。赤岗大队民兵营、团支部都送了花圈。组织上按照因公牺牲的抚恤规定,妥善处理了包括赡养老人、抚养后代等事项。何敬全是由母亲守寡带大的独子,为减轻对老人精神上的打击程度,追悼会后,组织上才向60多岁的何母公布其子因公牺牲的消息,老人听完噩耗当场晕厥。何敬全当生产队妇女队长的妻子陈湘,在人前表现得相当坚强,她没有向组织上哭闹,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默默忍受着丧偶之痛。后来的几十年里,她一直寡居,放弃了一些改嫁机会,拉扯大两个儿子,为婆婆养老送终。陈湘如今人已老了,和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们一起住在虎门城区,安享物质生活丰足的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