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职业适应是个人心理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如果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会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期望值,而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职业适应。这样的价值评价就导致了毕业生职业适应的难度。岗位职责,是某一工作岗位的职务所决定的职权范围以及相应需承担的责任。俗话说成功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

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一)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适应是个人心理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一般来说,大学生职业适应的过程越好,越能尽快适应职业需要,为个人潜能的发挥,职业理想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职业适应的过程较长的话,就会影响职业发展,具体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反映一个人的职业期望。如果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会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期望值,而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职业适应。期望值过高,面对新岗位、新工作,往往就会表现出眼高手低,对现实不满,自视清高,结果就是工作积极性不够,不容易得到认可,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期望值过低,又会造成妄自菲薄,止步不前,畏首畏尾,或者得过且过,结果成为职场过客,可有可无。

2.价值定位

当代大学生都注重追求自我价值,这是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只要不过于极端利己主义,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毕业生就业时应正确把握价值定位,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成功的契机。一个只追求自我价值而不顾社会价值的人是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的。同样一个价值定位有偏差的人也是不容易成功的。

对一个学生来说,成绩好、思想好,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均衡发展,就是很有价值的。而在职场中,一个优秀员工的评价标准是实践动手能力强、效率高,能创造效益,这是无法等同于在校成绩好的评价标准的。这样的价值评价就导致了毕业生职业适应的难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校学习、品德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在职场都表现平平。相反有些在校一般的学生,在职场却是如鱼得水、如日中天,深得领导器重,职工好评。所以说价值定位是很重要的方面。它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职场角色有清楚的认识。员工不是学生,不能用评判学生的标准来定位职业角色。

【职场箴言】

“在事业成功的各因素中,个性的重要性远胜过优秀的智力。”——卡耐基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工作的重要条件。当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社会。如果大学生就职后能很快进入角色,掌握职场人际关系的规则,很快地融入团队,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就能很快适应职场要求。反之,如果不能与同事、与上级和谐相处,要么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要么愤世嫉俗,这看不顺眼,那瞧不起,就会对职业适应极不利。

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上班几年了,还像个新人,连办公室同事的电话都不清楚,更别说与同事打成一片了。

4.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职场适应的催化剂,好的个性能促进你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消极的个性会妨碍职业适应。例如,个性开朗、活泼、自信心强的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遭遇挫折也能很快寻找帮助,得到解脱;相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人就不易融入群体,缺少人际支持,遇到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很差,职业适应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二)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某一工作岗位的职务所决定的职权范围以及相应需承担的责任。规范的岗位职责包括:部门名称、直接上级、下属部门、部门性质、管理权限、管理职能、主要职责等。明确岗位职责,可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出现的摩擦与推诿。毕业生初入职场,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权,做好本职工作。

1.重视岗前培训,尽快进入角色

岗前培训对于新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单位的成长历程、企业文化、发展理念、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多方面内容。它是新员工了解工作单位的整体情况和具体的岗位职责的最佳途径,有利于新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2.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的要求。特别是要学习规章制度及与岗位相关的操作规范。

3.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www.zuozong.com)

既然来到单位,从事这份工作,就要热爱这份工作,新员工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工作更轻松,也会让事业更成功。

4.换位思考,尊重同事

同事和同学一样,是我们重要的人生伙伴。工作中我们应做到换位思考,经常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领导、同事的难处。同事之间也应增进理解,学会共享与分担,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工作起来也会更融洽。

5.学会聆听,加强沟通

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心情多么烦躁,都一定要专心地倾听同事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好沟通工作,也才能让同事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简单粗暴的交流方式只会制造冲突,不利于团结。

6.提升执行力,不找借口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目标任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胜于空谈,任何企业都非常看重员工的执行力,也就是实践能力,好的设想只有实践完成了才有意义。

7.克服依赖心理,学会自主地开展工作

毕业生进入单位并开始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上司或老员工的指导和关照,不敢独自开展工作,依赖性强是新员工常有的心理。单位中的每个人都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新员工不要指望在工作中处处得到上司和老同事的关照和指导,应该学会自主地开展工作,明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方法、手段,主动做好工作进度计划,设计好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并认真实践,才能有所收获,尽快成长。

8.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其工作表现如何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如果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只想干一番大事业,认为工作中一些零星的小事或体力活不是自己的事,自己不应该干,从而给人以不踏实、不卖力的印象,可能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

(三)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人际关系是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经过认识调整、感情体验、行为交往等手段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俗话说成功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就是指人际关系。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竞争的社会,社会需要良好的人际交流来保证事业的成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作分工的日益精细,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只有将不同能力的人组合起来,团结起来才能成就大事。新进入一个组织,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人是社会的人,常常要与工作环境周围的人交往、合作。要注意利用交往技巧来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快地适应交往对象,并融入群体,这对打开工作局面十分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但影响工作,也会影响生活质量。

1.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

任何一个上司都有某些过人之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

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2.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

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别人想想,理解一下别人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别人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有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别人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从而失去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